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
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
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子考取功名后的喜悦心情和归乡途中所见。"病眼看春榜,文场公道开"表明诗人因为长期的刻苦学习而视力受损,但在看到自己名字出现在科举考试的金榜上时,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古代中国,科举考试是衡量学子才华和学识的重要途径,而"文场公道开"则强调了这种选拔方式的公正无私。
接着"朋人登第尽,白发出山来"描写的是诗人与同窗好友们都考取成功,一起从封闭的书房中走出,迎接新生活。这里的"白发出山来","白"字用得非常精妙,不仅形容了春日晴朗,更有学子们心情如洗之意。
"处世曾无过,惟天合是媒"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行的自信和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得以发挥真才实学,没有任何不正当手段。这里的"惟天合是媒"则更深化了公平竞争的主题,意味着只有上天最为公正,可以见证人的真正才能。
最后两句"长安不觉远,期遂一名回"表达了诗人即将返回家乡的心情。尽管京城长安相隔千里,但因为有了功名,这段路程似乎也不再显得那么漫长了。"期遂一名回"中的"期"字暗示了一种期待和渴望,表明诗人对能带着荣誉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象勾勒,展现了学子科举成功后的喜悦与自豪,以及归乡时的心境变化。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东归还著旧麻衣,争免花前有泪垂。
每岁春光九十日,一生年少几多时。
青云寸禄心耕早,明月仙枝分种迟。
不为感恩酬未得,五湖闲作钓鱼师。
自小即南北,未如今日离。
封疆初尽处,人使却回时。
开口有所忌,此心无以为。
行行复垂泪,不称是男儿。
一茎两茎初似丝,不妨惊度少年时。
几人乱世得及此,今我满头何足悲。
九转灵丹那胜酒,五音清乐未如诗。
家山苍翠万馀尺,藜杖楮冠输老儿。
此马堪怜力壮时,细匀行步恐尘知。
骑来未省将鞭触,病后长教觅药医。
顾主强抬和泪眼,就人轻刷带疮皮。
祗今筋骨浑全在,春暖莎青放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