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桂贞曲为潘兰垞赋》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以桂树为题,借物抒情,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哀婉的画面。
开篇“桂枝中抱辛,较甚莲心苦”,以桂树的枝干内含辛酸,比喻情感的苦涩,与莲心的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剖作琵琶槽,切切能私语”运用比喻手法,将桂树比作琵琶的槽,其声音如私语般细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和对某种秘密的倾诉。
“不比红豆枝,祇按相思谱”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桂树与红豆的不同,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复杂与微妙,后者则更多地象征着单纯的爱情。这句诗暗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并引出下文对过往情感的回忆。
“过客倾耳听,繁丝激悽楚”描绘了人们在听到桂树的声音时,被深深触动的情景,繁复的丝线激发出内心的凄楚,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度和哀愁。
“曲终人马喧,此别成千古”则是对离别的感慨,曲子虽已结束,但离别却成为千古的记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窅窅墓门风,霏霏陌头雨。攀树迷故柯,寻声何处所。时见杨柳花,弥漫扑空舞。”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墓门前的风吹过,陌头的雨纷纷落下,攀上树却迷失了原来的枝干,寻找声音却不知何处。杨柳花随风飘散,空舞于空中,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桂树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苦涩到私语,再到离别与怀念,最后到生命的流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