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贞曲为潘兰垞赋

桂枝中抱辛,较甚莲心苦。

剖作琵琶槽,切切能私语。

不比红豆枝,祇按相思谱。

过客倾耳听,繁丝激悽楚。

曲终人马喧,此别成千古。

窅窅墓门风,霏霏陌头雨。

攀树迷故柯,寻声何处所。

时见杨柳花,弥漫扑空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桂贞曲为潘兰垞赋》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以桂树为题,借物抒情,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哀婉的画面。

开篇“桂枝中抱辛,较甚莲心苦”,以桂树的枝干内含辛酸,比喻情感的苦涩,与莲心的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剖作琵琶槽,切切能私语”运用比喻手法,将桂树比作琵琶的槽,其声音如私语般细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和对某种秘密的倾诉。

“不比红豆枝,祇按相思谱”则通过对比,强调了桂树与红豆的不同,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复杂与微妙,后者则更多地象征着单纯的爱情。这句诗暗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并引出下文对过往情感的回忆。

“过客倾耳听,繁丝激悽楚”描绘了人们在听到桂树的声音时,被深深触动的情景,繁复的丝线激发出内心的凄楚,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度和哀愁。

“曲终人马喧,此别成千古”则是对离别的感慨,曲子虽已结束,但离别却成为千古的记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窅窅墓门风,霏霏陌头雨。攀树迷故柯,寻声何处所。时见杨柳花,弥漫扑空舞。”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墓门前的风吹过,陌头的雨纷纷落下,攀上树却迷失了原来的枝干,寻找声音却不知何处。杨柳花随风飘散,空舞于空中,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情感的消逝,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桂树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苦涩到私语,再到离别与怀念,最后到生命的流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一)

风色荆门寒,萧条岁又阑。

六街飞盖满,独客废书叹。

旅食谋欢少,清游觅伴难。

朝来径孤往,瘦蹇胜雕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二)

崇南坊角路,侧帽自行吟。

市尽天围堞,霜清寺出林。

宫云荒碣石,台日澹黄金。

幸有故人共,慨然谈古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三)

长安棋局外,高卧羡能仁。

古磩忘年树,虚龛积寸尘。

闭门知客少,退院识僧真。

便欲肩行李,从兹寄病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十月一日独游卧佛寺逢吴次升陈菊人因之夕照寺万柳堂得诗六首(其四)

夕照何年寺,龚生殡此间。

遗文销白蠹,留骨待青山。

杯酒生平尽,经年涕泪潸。

纸灰风动处,送我出禅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