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泉南南浦是南溟,瘴雾熏人不用醒。
想对文书搔首罢,刺桐花下学兰亭。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开篇“泉南南浦是南溟”一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水乡画面。"溟"字在这里指的是远处的水面,给人一种遥远和深邃的感觉。
接下来的“瘴雾熏人不用醒”则描绘了一种朦胧而柔和的景象,"瘴雾"通常指春天早晨的薄雾,这里的"熏人"意味着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惬意,以至于不愿从这种恍惚如梦的状态中醒来。
第三句“想对文书搔首罢”显示诗人此刻的心境,似乎是在沉思,或是回忆着往事。"搔首"在这里表现了诗人的某种情绪,是一种手势,也许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动作。
最后一句“刺桐花下学兰亭”则透露出诗人对古典文化的追崇和向往。“刺桐花”是指用桐叶来刺绣,寓意精细而不易;"学兰亭"则是直接提及了历史上著名的兰亭序,是文人们品鉴书法、交流文学的地方。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那种高雅文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出一种恬淡自若又不失雅致的情怀,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不详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梅雨晴时荔子丹,绛囊青幄共檀栾。
按图读谱尝珍品,大胜关西苜蓿盘。
解知身世两鸿毛,肯羡一钩连六鳌。
有口惟宜醉醇酒,时时痛饮读离骚。
看罢吴山看越山,一帆千里玩风澜。
令人颇忆羊裘老,为钓桐庐七里滩。
君房言语妙知名,元凯春秋癖已成。
作者风流公莫让,要令江海听文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