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偶成

把茅为屋竹为城,柏子香销道气生。

九十春光花一片,万千心事雨三更。

连村鼍鼓相高下,断浦渔灯半灭明。

闭户和衣寻小榻,梦回犹听读书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用茅草盖屋竹子做城墙,柏树籽的香气消散,道家气息油然而生。
九十岁的春天,如同一片盛开的花朵,深夜的雨中承载着千万思绪。
村庄间鼍鼓声此起彼伏,高低交错,河边的渔火半明半暗。
我关上门,穿着衣服寻找小床,梦中还能听到读书的声音。

注释

茅:茅草。
屋:房屋。
竹:竹子。
城:城墙。
柏子:柏树籽。
道气:道家的气息。
九十春光:九十岁的春天。
花一片:一片盛开的花朵。
万千心事:千万思绪。
雨三更:深夜的雨。
鼍鼓:鼍(tuó)鼓,古代的一种皮鼓,由鼍皮制成。
相高下:此起彼伏。
断浦:河岸。
渔灯:渔夫的灯火。
闭户:关门。
和衣:穿着衣服。
小榻:小床。
梦回:在梦中。
读书声:读书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把茅为屋竹为城,柏子香销道气生"表达了诗人用草编成屋,用竹作为围墙,享受着柏子的清香和自然界带来的生命力。"九十春光花一片,万千心事雨三更"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情感积累,尽管岁月匆匆,但心中的思念如同夜晚的雨水,一直持续到深夜。

"连村鼍鼓相高下,断浦渔灯半灭明"描绘了乡间夜晚的宁静与寂寞,村里的鼓声此起彼伏,而湖上的渔船上的灯光在微弱中闪烁。"闭户和衣寻小榻,梦回犹听读书声"则表达了诗人退隐生活中的平淡与安宁,即便是在睡梦中也能听到自己读书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诗人的笔触细腻,意境深远,让人读之如同进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隐逸世界。

收录诗词(350)

叶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 字:景文
  • 籍贯:吴江笠泽

相关古诗词

道院偶成二首(其二)

柳长柔丝草长芽,随时委化答年华。

呼来便了能酤酒,抱去添丁共看花。

忧世中宵心耿耿,题春半壁字斜斜。

江湖风月今犹昔,能学龟蒙有几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道院偶成二首(其一)

水生远岸拍蒲芽,春色骎骎染物华。

伎?一诗安老草,眵昏两眼眩空花。

楼分古柳烟光薄,桥倚青帘日影斜。

此乐未知谁可共,隔篱独许钓鱼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新春

老来分外喜新春,春事关心世事轻。

棋肯输时方是著,路疑险处不须行。

雨催农业鸠夫妇,风带边声雁弟兄。

办得斗园邻屋角,剩栽芝朮了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溪上偶成二首(其二)

新月试新晴,扁舟夜奔程。

咿哑千万意,暧乃两三声。

熟识旅中事,生嫌世上情。

愿为山简醉,休问伯夷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