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炼丹台的遗迹,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宁静美。诗人以“谁筑斯台学炼丹?”开篇,提出一个疑问,引人遐想,这座炼丹台究竟是何人所建,又是为了何种目的而存在。接着,“丹成飞上紫云端”一句,想象丰富,似乎那炼成的丹药已化作云霞,升入了天际,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
“空馀遗址在人世”,诗人通过这一句,将读者的目光从虚幻的仙境拉回现实,指出炼丹台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与繁华的世界相对照,更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无情流逝。最后,“满目青山碧草寒”以自然景色收尾,青山碧草虽是生机勃勃之景,但加上“寒”字,又为这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哀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寂静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想象,展现了炼丹台从辉煌到荒凉的过程,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感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深层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