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寄题王阮亭西城别墅十三咏(其七)小善卷洞》。诗中借古喻今,通过对古代圣贤让位之事的追忆,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淡泊名利的赞美。
首句“舜以天下让,善卷固弗取”,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舜帝将天下让给贤者善卷,而善卷却坚决不接受。这体现了古代先贤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权力的淡然态度。
接着,“茅茨与土阶,何用分出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善卷生活简朴、不求奢华的形象。茅草屋和土台阶,这些简陋的住所,与他的高尚人格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他不以物质享受为追求的价值观。
“想见洞中人,高风迈巢许”则是对善卷品德的高度评价。这里的“洞中人”指善卷,与巢父、许由并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们以高洁的品行和超脱世俗的态度著称。陈恭尹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善卷高尚人格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对古代圣贤美德的颂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