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士衡的《寄天台道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佛法修行的向往。诗中“相思遥指玉霄峰”一句,以玉霄峰为参照点,传递了对远处友人的深切思念;“怅望江上阻万重”则描绘了隔绝的境况,增添了一份渺小与无奈。诗人通过提及曾经听闻法鼓和疏钟,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别来知子长餐柏,吟处将谁对倚松"两句中,“别来”指的是分别之后,而“餐柏”即古人传说中仙人食用柏叶以求长生之意,此处象征着精神上的寄托和超脱尘世的愿望;而“吟处将谁对倚松”则是在询问在何处吟诵,面对着哪一株苍翠的松树,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两句“且住人间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诗人劝告友人要在人间传播佛法(圣教),并警示不要急于追求升入仙界之道,表达了一种平和谨慎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联想和佛学修行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向往,以及对于友情和精神追求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