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一堕罡风劫,三生坠欢空记。
黛恨难传,红情渐减,闲却笔尖眉意。伤春况味。
又歌扇飘零,舞衣憔悴。
惯听琵琶,青衫禁得几回泪。
琐窗旧时啼乌,甚悤悤催换,镜里尘世。
今夜西楼,半钩凉月,慵照彩鸾孤戏。愁妆印水。
料翠被香残,紫箫声脆。梦到银屏,灵狸花底睡。
不详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英雄往矣,对江山赢得,乱愁千斛。
今古梦痕消不尽,付与败蕉残鹿。
醉里征诛,愁边歌舞,画就兴亡局。
欲书遗恨,南山可惜无竹。
应念茂苑风花,台城烟草,萧瑟空云木。
曾倚舵漏闲眺望,惟见暮帆沙骛。
狸去祠荒,雀飞桥冷,悽断前朝曲。
无情最是,秦淮一片寒绿。
憔悴江南客。问六代繁华去后,竟无消息。
一片孤城斜照里,剩有青山半壁。
听打岸寒潮正急。
龙虎销残莺燕老,便英雄儿女皆陈迹。
聊付与,隔江笛。桃花暗抱脂痕泣。
经几度移根换叶,嫩红犹湿。
廿四桥边眉样月,曾照琼娘夜立。
更不管玉箫声寂。
流尽旧家帘幕影,恨秦淮总是无情碧。
摇画舫,到烟夕。
嫠蟾寂。曾照虎斗龙争,燕寻莺觅。
谁知北府兵残,东山妓老,转头今昔。暮潮急。
淘尽兴亡无数,零钗断戟。
输他玉树春愁,琼花秋泪,一般陈迹。
几度婵娟浩劫,珊床喋血,鬼苔腥碧。
多少倩魂夜阑,犹抱春泣。干戈丛里,艳影搀云立。
更休问、白门打桨,红桥吹笛。水阁凉蛙夕。
冷波成缬,暗摇帘隙。暝宿销凝极。
篷背雨、和愁乱敲芦荻。灯昏罗帐,有人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