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卢龙

少年尝透是离愁,弄笔平轻万里侯。

奉使何心随博望,退耕久欲效田畴。

无情黑水冰生面,已老青山雪满头。

不为简书敦促苦,几人乘兴作东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渡卢龙》由清代诗人何栻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联“少年尝透是离愁,弄笔平轻万里侯”,开篇即以“离愁”点明主题,少年时便已体验过离别的痛苦,而“弄笔平轻万里侯”则暗示了诗人的文士身份,以及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离别之痛,也预示了其后半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颔联“奉使何心随博望,退耕久欲效田畴”,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被派遣出使时,他并没有随波逐流的心态,而是渴望回归田园生活,效仿古人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颈联“无情黑水冰生面,已老青山雪满头”,运用对比手法,将冰冷的黑水与苍老的青山并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无奈与感慨。黑水的无情与青山的苍老,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易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匆匆、年华易老的深深忧虑。

尾联“不为简书敦促苦,几人乘兴作东游”,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束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并不愿意为了官府的文书而感到苦恼,而是羡慕那些能够随兴而游的人们。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也暗含了对现实束缚的讽刺。

整体而言,《渡卢龙》通过对个人情感、生活态度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愁别绪、官场束缚、自然美景以及内心追求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56)

何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渡滦河

曾无名胜足开襟,载得閒愁比雪深。

千里云痴山熟睡,一川风峭水哀吟。

严寒早彻儒生骨,宿火全灰仕宦心。

亲舍白云望更远,漫随官马度榆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出山海关

侯吏峨冠识使星,前驱安稳出重扃。

石头踞虎蒙沙赤,山脉分龙入海青。

堑土仅通盘马路,潴泉谁试养鱼经。

古来天险君休问,不独街亭与井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宿前所

吸雪喷沙夜半风,围炉矮屋耐冬烘。

浊泉注茗涵深碧,冻蜡垂花迸小红。

边气横生刁斗外,海声直落枕函中。

经旬扶病瞢腾过,已在榆林绝塞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松山杏山二首(其一)

冰花蹴碎马蹄僵,日薄尘昏旧战场。

风挟怒涛驰万虎,石衔残雪卧千羊。

驱丁自获天神助,卸甲非关地势强。

胜负由来无定局,莫将众寡决兴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