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明皇贵妃上马图

开元天宝号太平,快活三郎偏纵情。

帝闲天骥云雷駃,回首绝怜妃子醉。

海棠酣春睡未足,扶上马时颓山玉。

二珰两边扶蹋?,群姬争扶不用命。

万花丛,玉山花,花朝王,醉牡丹。

共立马前黄幡绰,献笑颜容似嘲谑。

三郎勒马频回头,两手按膝双凝眸。

夹立两旁御弓箭,带御器械如行殿。

二珰相语俨相向,贵妃未至龙颜望。

龙颜不怡吾曹忧,昵昵私语双燕秋。

御前两骥立仗俟,御龙整暇聊缓辔。

卷中何止数十人,十人眼只在一身。

朕能坠马替妃子,不忍花飞惊玉体。

三郎但念妃子醉,岂知身醉误国事。

傥知敬是常惺惺,提主人翁教醉醒。

丑丑妇斟薄薄酒,丑妇添翁多少寿。

无盐为后能彊齐,夙夜警戒鸡鸣诗。

花钿安得纷委地,马嵬安得有坠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开元天宝年间,天下太平,快乐的君主尽情享乐。
皇帝空闲时,骏马如疾风雷电,回望时对沉醉的妃子充满怜爱。
海棠花开正浓,妃子春眠未醒,被扶上马时,如玉山倾倒。
左右侍女扶持,群芳争抢,却无人敢违命。
在百花丛中,玉山般的美景,花朝节,醉赏牡丹。
一同骑马前行,笑容满面,仿佛在嘲笑什么。
三郎频频回头,双手按膝,目光专注。
两侧宫女持弓箭护卫,如同行走在宫殿之中。
两珰低声交谈,期待贵妃的到来,皇帝凝视远方。
皇帝若不开心,我们都忧虑,窃窃私语如秋燕。
御驾前的两匹马静待,皇帝从容驾驭,稍作休息。
书中描绘的人物众多,但皇帝的目光只在一人身上。
我宁愿自己跌下马以保护妃子,也不愿花落惊扰她的美丽。
三郎只关心妃子的醉态,却不知自己的醉酒已误国事。
如果能明白敬重是常态,就不会让主人沉醉,唤醒他。
丑陋的妇人斟着淡酒,虽薄,却能为老人增添寿命。
无盐虽丑却能辅佐齐国,日夜警惕,如同鸡鸣诗。
花钿怎会随意散落,马嵬之变又怎能重演。

注释

开元:唐朝初期的一个年号。
天宝:唐朝中期的另一个年号。
快活三郎:指唐玄宗李隆基,因其前期统治较为开明,故有此称。
帝闲:皇帝闲暇之时。
天骥:天马,比喻皇帝的骏马。
花朝:古代节日,以赏花为主。
黄幡绰:黄色旗帜,可能指皇帝出行的仪仗。
贵妃:指杨贵妃。
提主人翁:唤醒主人,此处指使皇帝清醒。
无盐:战国时期齐国丑女钟离春的别称,以才德著称。
马嵬:地名,与杨贵妃之死有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贵妃在春日醉酒,准备骑马时需要人扶持,而三郎(皇帝)却在一旁纵情玩味,不急于此事。诗中充满了对宫廷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对权力与美色的暗示。

“开元天宝号太平,快活三郎偏纵情”直接点明了背景,是一个太平盛世,而皇帝却沉迷于享乐之中。紧接着,“帝闲天骥云雷駃,回首绝怜妃子醉”则展示了皇帝对贵妃的宠爱以及贵妃饮酒后的状态。

“海棠酣春睡未足,扶上马时颓山玉”描写了贵妃醉酒后的娇弱,而“二珰两边扶蹋?”和“群姬争扶不用命”则展现了宫女们争相扶持贵妃的热闹场面。

接下来的几句:“万花丛,玉山花,花朝王,醉牡丹。共立马前黄幡绰,献笑颜容似嘲谑”通过对花的描写和贵妃的美丽,以及皇帝的笑脸,渲染出一种欢乐而又不失奢华的氛围。

“三郎勒马频回头,两手按膝双凝眵。夹立两旁御弓箭,带御器械如行殿”则描绘了皇帝调教马匹和准备出行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威严和权力。

“二珰相语俨相向,贵妃未至龙颜望。龙颜不怡吾曹忧,昵昵私语双燕秋”表达了皇帝对贵妃的期待以及他们之间的柔情蜜意。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出皇帝的关心和责任感,以及他对贵妃醉酒状态的担忧。例如:“朕能坠马替妃子,不忍花飞惊玉体。三郎但念妃子醉,岂知身醉误国事”显示了皇帝在享乐与国事之间的矛盾。

最后,“傥知敬是常惺惺,提主人翁教醉醒。丑丑妇斟薄薄酒,丑妇添翁多少寿。无盐为后能彊齐,夙夜警戒鸡鸣诗”则是一种劝诫,提醒贵妃应节制饮酒,同时也是一种对皇帝的忠告,希望他能够警醒、理智地处理国事。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又奢华的宫廷生活,以及皇权与个人欲望之间微妙的关系。

收录诗词(288)

许月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俞时琰杏山堂医

妖冶来奔夜色昏,毅然绝谷有神明。

春融庭畔一帘柳,秋满湖边万顷云。

荡涤胃肠无秽浊,洞明空色有真清。

陈楼相问胡卢处,本事方书世并行。

形式: 七言律诗

题清足堂

秀翁今又以光名,窗外琅玕不欠清。

十八公松曾入梦,两三竿竹岂无情。

红尘不近春风瑟,翠色能添夜雪灯。

我欲钓竿蓑笠去,斸分烟雨子还能。

形式: 七言律诗

赠李企

雁湖曾是谪临川,谁道风流愧昔贤。

共觉共兜乱尧世,何须虞芮质周田。

三年迁客仅数舍,一日恩书落九天。

归去来荒松菊径,勉旃忠节振家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胡菊轩

好物不虽多,自悟方悟他。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愿得无言经,尽度恒河沙。

尽度一切已,依然无一物。

籁鸣天河斜,清风共明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