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开篇“出谷未停午,到家日已曛”表明时间的流逝,从外出归来已是黄昏时分。诗人通过这种自然的过渡,展现了从外界回到家庭的平凡而温馨的过程。
紧接着,“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展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感受。在归途中,他所看到的是那些在山路上悠闲行走的牛羊,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之美。这里不仅描绘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则进一步深化这种宁静感。樵夫(采集柴火的人)在暮色中难以辨认,这既是对光线变化的写实,也象征着人类活动的结束和自然界的安静。同时,草间小虫因寒冷而沉默,不再有夏日里跳跃欢鸣的声音,使得整体氛围更加寂静。
最后,“衡门犹未掩,伫立望夫君”则显露出诗人内心的期待和对亲人的思念。衡门即家门,这里的“犹未掩”意味着家门还没有关闭,暗示着家中的灯火仍旧温暖。诗人伫立在门前,等待着远行的亲人归来,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深沉的情感色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以及内心深处的温馨与期待。
不详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
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
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万岁楼头望故乡,独令乡思更茫茫。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曲引古堤临冻浦,斜分远岸近枯杨。
今朝偶见同袍友,却喜家书寄八行。
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开成南雍州。
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
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绿水洲。
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
夫婿久离别,青楼空望归。
妆成卷帘坐,愁思懒缝衣。
燕子家家入,杨花处处飞。
空床难独守,谁为报金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