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人

自说安贫归未得,竹边门掩小池冰。

典琴赊酒吟过寺,送客思乡上灞陵。

待月夜留烟岛客,忆云闲访翠微僧。

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我自言说要安于清贫却还未实现,竹林环绕的小屋前,池塘结着薄冰。
典当古琴换取美酒,在寺庙旁吟诗度过,送别客人时心中满是思乡之情,前往灞陵。
夜晚等待月亮,邀请烟岛的客人共度,悠闲地拜访翠微山的僧人。
不知何时能完成相如那样的辞赋,那时我们一起去嵩山采摘茯苓。

注释

自说:自言自语。
安贫:安于贫困。
归未得:未能归去。
竹边:竹林旁边。
门掩:门扉紧闭。
小池冰:小池塘结冰。
典琴:典当古琴。
赊酒:借钱买酒。
吟过寺:在寺庙附近吟诗。
送客:送别客人。
思乡:思念家乡。
上灞陵:前往灞陵(古代送别之地)。
待月:等待月夜。
烟岛客:烟雾中的岛上的客人。
忆云:回忆云游。
翠微僧:翠微山的僧人。
献了:完成。
相如赋:司马相如的辞赋(借指文学创作)。
共向:一起前往。
嵩山:嵩山(著名的道教名山)。
采茯苓:采摘茯苓(传说中长生不老之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名为《赠友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情怀。

“自说安贫归未得”,表达了诗人对于平静贫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这种愿望尚未得到实现。这句话已经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虽然外界可能没有给予他所期待的简单生活。

“竹边门掩小池冰”,则描绘出一幅幽深冷清的景象。竹子环绕的门扉紧闭,小池塘上已经结了冰,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写实,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接下来的“典琴赊酒吟过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典琴,即借用别人的琴,以此自娱;赊酒,则是不顾一切地借酒浇愁。诗人在古寺中吟诵,流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情绪。

“送客思乡上灞陵”,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灞陵,是一个可以眺望远方的地方。这里的“送客”可能是借送别人为由,抒发自己对于故土的深切思念。

“待月夜留烟岛客”,则是在等待着月夜的到来,以便在这宁静而又神秘的时刻,与远方的朋友共度时光。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渴望,也是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一种向往。

“忆云闲访翠微僧”,则是在回忆中漫游,去拜访那些隐居于翠绿山谷中的僧侣。这里的“翠微”形容的是山谷的美丽,而“闲访”则表明了一种随性而为的心态。

最后,“几时献了相如赋”,诗人似乎在期待着能够像古代诗人相如那样,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来。这里的“几时”带有一种迫切和渴望之情,而“献了相如赋”则是对文学创作的一种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抒发,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他希望能够超脱世俗的束缚,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又不忘与朋友共度时光,与僧侣交流心得,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高尚追求。

收录诗词(168)

张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得竹箭有筠

东南生绿竹,独美有筠箭。

枝叶讵曾凋,风霜孰云变。

偏宜林表秀,多向岁寒见。

碧色乍葱茏,清光常茜练。

皮开凤彩出,节劲龙文现。

爱此守坚贞,含歌属时彦。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赠毛仙翁

毛仙翁,毛仙翁,容貌常如二八童。

几岁头梳云鬓绿,无时面带桃花红。

眼前人世阅沧海,肘后药成辞月宫。

方口秀眉编贝齿,瞭然炅炅双瞳子。

芝椿禀气本坚强,龟鹤计年应不死。

四海五山长独游,矜贫傲富欺王侯。

灵通指下砖甓化,瑞气炉中金玉流。

定是烟霞列仙侣,暂来尘俗救危苦。

紫霞妖女琼华飞,秘法虔心传付与。

阴功足,阴功成,羽驾何年归上清。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觅仙兄。

形式: 古风

入门池色静,登阁雨声来。

形式: 押[灰]韵

天马辞二首(其一)

天马初从渥水来,郊歌曾唱得龙媒。

不知玉塞沙中路,苜蓿残花几处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