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刑部士南见寄

清斋偃息灌园余,啭尽春禽又夏初。

对客不须妨蜡屐,占年常自检农书。

六经脚注吾焉敢,五岳行踪或可如。

宣室正须公等在,野人只合掩荒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的《答朱刑部士南见寄》。诗中描绘了诗人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与学问的热爱。

首联“清斋偃息灌园余,啭尽春禽又夏初。”描述了诗人结束日常劳作后,清心静养,浇灌菜园的情景。春天的鸟儿鸣叫到夏天的开始,生动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

颔联“对客不须妨蜡屐,占年常自检农书。”表明诗人对待客人热情而随意,无需拘泥于礼节,同时他经常查阅农书,关注农业生产,体现了他对农业知识的重视和实践。

颈联“六经脚注吾焉敢,五岳行踪或可如。”表达了诗人谦逊的态度,不敢妄加注释经典,但愿意像游历五岳一样,广泛涉猎知识,追求学问的广度。

尾联“宣室正须公等在,野人只合掩荒庐。”则流露出诗人希望与同道中人共谋国家大事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甘于隐居,远离尘嚣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勤于学问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愿。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次叶师与诸生讲书钟楼寺闻钟作

早岁传经发已斑,寄身精舍渺人寰。

苔边屦迹堪盈户,花外钟声正掩关。

骤觉海潮生静夜,却随仙梵响空山。

先生嘿嘿隐几坐,试问诸生醒梦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养病道院忽张君见访不值奉寄

生涯岁岁药囊间,已息交游亦未闲。

土木形骸真觉稿,蓬蒿庭院只常关。

偶随道侣学禽戏,忽枉高人题凤还。

此夕知君向何处,多应弄月卧江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答赠胡柏泉

赤囊前日奏边书,皂帽何时掩故庐。

鸣剑岂知孤愤切,请缨争笑少年疏。

自甘淡泊看松菊,耻学浮沉逐里闾。

春日黄鹂西涧草,忆君归去灌园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郭无锡擢南曹主事

郭侯齐鲁推名士,暂屈清才绾县符。

折狱一言惊老吏,洗心终岁比冰壶。

南曹巳应郎官宿,东国常怀仙令凫。

野老殷勤何以赠,益崇明德永嘉誉。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