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其一)

满衣风露两眉秋。板桥头。小兰舟。

朵朵绯霞,叶叶翠云流。

蓦见吴娃红粉面,比花俊,替花羞。

菱歌声绕十三楼。劝侬休。要侬留。

从古采莲,故事起苏州。

七二鸳鸯花底睡,浑不带,一分愁。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情感。"满衣风露两眉秋",开篇便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主人公衣衫上沾满了秋夜的露水,眉头紧锁,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板桥头。小兰舟",点明了地点和交通工具,板桥边的小舟,暗示着主人公的孤独与漂泊。接下来的"朵朵绯霞,叶叶翠云流",运用比喻,将晚霞和荷叶比作流动的云彩,色彩斑斓,画面生动,但又暗含离别或期待重逢的情绪。

"蓦见吴娃红粉面,比花俊,替花羞",主人公意外遇见了美丽的女子,她的美貌甚至超越了花朵,让花都为之逊色,同时也让主人公感到自惭形秽,增添了情感的复杂性。

"菱歌声绕十三楼",歌声悠扬,回荡在十三楼的周围,增添了欢乐的气氛,然而"劝侬休。要侬留",歌词似乎在劝说主人公放下心中的愁绪,留下享受此刻的欢愉。

"从古采莲,故事起苏州",借古人的采莲故事,暗示苏州的美好传说,也寓言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回忆。

最后,"七二鸳鸯花底睡,浑不带,一分愁",以鸳鸯共眠的画面收尾,寓意主人公暂时忘却了烦恼,沉浸在花香与爱情的甜蜜中,没有一丝愁苦。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主人公在秋夜中的情感波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其二)

明眸剪水一泓秋。蓦回头。促移舟。

窄窄杏红,衫子自风流。

荡入荷花深处去,怕人见,见人羞。

泊舟夜傍酒家楼。倦还休。去还留。

趁逐秦淮,一水到真州。

江北江南花不断,何处有,别离愁。

形式:

江城子(其三)

芙蓉江上一篷秋。趁潮头。转莲舟。

谁引钱塘,水入里湖流。

教唱沈郎新乐府,才上口,恰含羞。

越娃居处水明楼。雨中休。月中留。

夺得吴宫,西子付杭州。

说到西湖花色好,吴苑女,一时愁。

形式:

江城子(其四)

盈盈红粉露房秋。转船头。避来舟。

约略年初,十五最风流。

摘得荷花低障面,才强笑,又佯羞。

江南临水尽朱楼。欲归休。此间留。

笑指岳莲,十丈是吾州。

欲引江船来入渭,云树隔,使人愁。

形式:

角招.雨后凉甚,灯下读《兰当词》,漫赋

了无暑。南来几、梅风吹霁虹雨。博山烟一缕。

轻度魫窗,萦带芳树。罗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刚彀。

玉簟龙鳞似水,仗六曲画屏风,把新寒防护。分付。

兰缸麝炷。蔷薇盥手,重展金黁谱。

画兰吴下女,转作词人,隔烟低语。凉花泫露。

问笙鹤、瑶天归否。泪烛红深几许。

浑不似、绿桐阴,横琴处。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