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行

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

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

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

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

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船夫熟知江上路,夜间扬帆随即行。
辨不清沙洲岛屿,只听见风浪声声令人惊。
乌云正四处飘摇,落下的月亮失去清辉光明。
怎能不害怕艰难险阻,但所依靠的是心中的忠诚。
何时能穿越这漫漫长夜,期待着初升太阳的光明。

注释

榜人:船夫,驾船的人。
识:熟悉。
江路:江上的航道。
挂席:挂起船帆,准备航行。
宵征:夜间出发。
莫辨:无法分辨。
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泛指江中的岛屿。
但闻:只听到。
风波:风浪。
阴云:阴暗的云层。
飘飖:飘动,摇摆不定的样子。
落月:落下的月亮,此处指夜晚的月亮。
无光晶:没有光泽,不亮。
岂不:怎能不。
畏:害怕。
艰险:艰难和危险。
所凭:所依赖的。
忠诚:忠贞不渝的精神或信念。
何时:什么时候。
达:到达,穿越。
遥夜:长夜,漫长的黑夜。
伫见:期待看见。
初日明:初升太阳的光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夜晚乘船行驶于江上的情景。开头两句“榜人识江路,挂席从宵征”表明水手熟悉航道,在夜幕降临时继续前进。这里的“榜人”指的是掌舟之人,他们对江路了如指掌,能够在黑夜中辨别方向。而“挂席”则是古代船上遮蔽风雨和太阳的一种设施,这里暗示了夜行的艰辛。

第三、四句“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写出了水面上的险峻景象。诗人没有细致描绘岸边的具体形态,只是感受到了风和波涛带来的震撼,传达了一种力量与威胁。

接着,“阴云正飘飖,落月无光晶”则营造出一种昏暗、神秘的夜色。阴云飘动,遮掩了明月,使得夜晚更加深沉和不见边际,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诗人在“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中表达出面对困难险阻时的坚定与信念。这里的“忠诚”可解为内心的坚持和对目标的执着,不因外界的危险而动摇。

最后两句“何时达遥夜,伫见初日明”展现了诗人对黎明到来的渴望。在漫长的夜行中,他期盼着早晨的到来,那是希望与光明的象征。这里的“伫”字用得十分传神,形象地表达出一种静静期待、凝视的姿态。

整首诗通过对夜航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写,展现了古人行旅中坚韧不拔的一面,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光明的精神力量。

收录诗词(129)

吴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天门山怀友

举帆遇风劲,逸势如飞奔。

缥缈凌烟波,崩腾走川原。

两山夹沧江,豁尔开天门。

须臾轻舟远,想象孤屿存。

归路日已近,怡然慰心魂。

所经多奇趣,待与吾友论。

一日如三秋,相思意弥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听尹鍊师弹琴

至乐本太一,幽琴和乾坤。

郑声久乱雅,此道稀能尊。

吾见尹仙翁,伯牙今复存。

众人乘其流,夫子达其源。

在山峻峰峙,在水洪涛奔。

都忘迩城阙,但觉清心魂。

代乏识微者,幽音谁与论。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步虚词十首(其一)

众仙仰灵范,肃驾朝神宗。

金景相照曜,逶迤升太空。

七玄已高飞,火鍊生珠宫。

馀庆逮天壤,平和王道融。

八威清游气,十绝舞祥风。

使我跻阳源,其来自阴功。

逍遥太霞上,真鉴靡不通。

形式: 古风

步虚词十首(其二)

逸辔登紫清,乘光迈奔电。

阆风隔三天,俯视犹可见。

玉闼摽敞朗,琼林郁葱茜。

自非挺金骨,焉得谐夙愿。

真朋何森森,合景恣游宴。

良会忘淹留,千龄才一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