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
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
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
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静谧的晚春景象。开篇“东阁一何静,莺声落日愁”两句,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东阁"指的是东边的楼阁,这里静悄悄的,连鸟鸣都显得格外清晰和哀伤,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愁绪。
接着“夔龙暂为别,昏旦思兼秋”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夔龙"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它们的出现往往象征着吉祥与和谐,这里却是暂时告别,暗示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情感。"昏旦思兼秋"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想到日后更长的分别,心中充满了对将来不确定的忧虑。
"蕙草出篱外,花枝寄竹幽"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末花落、草长的情景。"蕙草"即香草,这里说它长到了围栏之外,显示了自然界生机勃勃的状态。而"花枝寄竹幽"则是诗人将花枝托付给幽静的竹子,既表现了对自然的依恋,也流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怀。
最后“上方传雅颂,七夕让风流”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情操的境界。"上方"可能指的是远古的仙人或圣贤,这里的"传雅颂"是对他们美德的赞颂。而"七夕让风流"则是在说诗人愿意将自己的情感托付给清风,让它在七夕这一传统的情人节那天随着风飘散,显得既有超凡脱俗之意,也不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晚春时节中的孤独感受、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的情操。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日入林岛异,鹤鸣风草间。
孤帆泊枉渚,飞雨来前山。
客意念留滞,川途忽阻艰。
赤亭仍数里,夜待安流还。
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
松上挂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
绿苔唯见遮三径,青史空传谢九州。
缅想古人增叹惜,飒然云树满岩秋。
粉署花骢入,丹霄紫诰垂。
直庐惊漏近,赐被觉霜移。
汉主前瑶席,穰侯许凤池。
应怜后行雁,空羡上林枝。
能以功成疏宠位,不将心赏负云霞。
林间客散孙弘阁,城上山宜绮季家。
蝴蝶晴连池岸草,黄鹂晚出柳园花。
日陪鲤也趋文苑,谁道门生隔绛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