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刘浩然

缘空宝镜一轮新,何处纤云更敢侵。

四望孤城连远塞,几声哀杵间寒砧。

月明飞鹊无依地,夜静征鸿有过音。

报国寸心空耿耿,可怜鬓发已侵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明亮如镜的新月升起,哪里还有纤细的云彩敢于接近。
从四面望去,孤独的城市连接着远方的边疆,几声悲凉的捣衣棒声夹杂着寒冷的砧声。
月光下飞鹊找不到栖息之地,夜晚寂静中传来远行大雁的声音。
满腔报国之心空自炽热,可惜岁月无情,已悄悄染白了我的鬓发。

注释

缘空:形容月亮明亮如镜,照在空旷之处。
纤云:指轻盈的云彩。
孤城:孤立的城市,可能暗示战乱或偏远。
远塞:遥远的边防要塞。
哀杵:捣衣棒,这里指捣衣声,象征凄凉。
寒砧:寒冷的砧石,也指砧板,这里指砧声。
征鸿:远行的大雁,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
过音:路过时发出的声音。
寸心:内心深处,此处指报国之心。
耿耿:形容心情热烈、难以平静。
鬓发:头发,这里指年华流逝。
侵寻:逐渐侵入,此处指岁月侵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轮明亮的新月挂在空中,四周没有一丝云彩敢于遮挡它的光辉。诗人身处孤城,四周是遥远的边塞,远处传来几声凄凉的捣衣声和寒砧声,营造出一种寂寥而悲凉的氛围。月光下,飞鹊无处栖身,夜晚的寂静中,偶尔能听到远行的雁鸟叫声。诗人内心充满报效国家的热情,但岁月无情,两鬓已渐生白发,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

收录诗词(168)

赵希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寄江子岗

间关踏尽几重岗,去国悠悠路更长。

别后三秋惊岁月,潇然一旅惯风霜。

属厌茶味能消闷,搜搅书肠觉有香。

过雁怀人空矫首,草书未暇事应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寄西山(其一)

寥寥千古一西山,望著令人脚便酸。

充腹野薇当日事,照人清节至今寒。

未闻治世饥而死,留与凌烟画出看。

厚卫生经非浪语,欲安家国在身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寄西山(其二)

残胡妄欲肆穿窬,愤激英雄起草庐。

广也数奇穷亦命,括之一败罪非书。

梦魂北阙常倾霍,饿死西山未分蔬。

奋志鹰扬正吾事,谁能闲立作舂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寄两庠同舍

早欲排云扣帝阍,可怜驹隙过青春。

文章未必劣班马,人物直疑分广闽。

夜对短檠空抱恨,日愁破甑暗生尘。

山间江上风和月,令眼傍观却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