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堂

我家得姓自卫史,文王之昭钟厥美。

西京御史府大夫,父慈子忠不惜死。

至今墓上无曲棘,颍川岁时虔庙祀。

中原丧乱厌风尘,南渡不及渡辽水。

晚惟道武揽英雄,辽东之晁同兴起。

世封颍川刺济州,子孙婵媛冠剑伟。

唐有贤良如汉初,名动集贤为学士。

是时海内图书家,一晁未议张与李。

忠实文华入本朝,三祖百孙同一体。

中祖颍川袭远封,东祖西祖复于济。

自从决策罢兵来,平进不厌百寮底。

即今门户益衰微,揽古怀今情曷已。

上恩坱圠播无垠,宿莽心存春藿靡。

漳州有母行百龄,疏封钿服明光里。

夫人眼力尚针缕,拜恩不易从稚齿。

初惟夫人有子贤,曰此布濩敢不俾。

何劳梦帝血面论,直以微诚动旒扆。

华堂白发喜更新,即看青袍子高第。

寿斝千场日未央,膝下曾玄扶且倚。

中眷有孙不能鸣,东眷孙文刊烨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歌颂的是家族的美德与荣耀,通过对家族历史的回顾和对当前状态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传统的自豪以及对未来变化的担忧。

开篇“家得姓自卫史,文王之昭钟厥美”直接点明了家族的渊源,通过对古代贤君文王的赞誉,映衬出家的崇高品格。紧接着,“西京御史府大夫,父慈子忠不惜死”则展示了家族成员的政治地位和他们的孝悌与忠诚。

“至今墓上无曲棘,颍川岁时虔庙祀”,通过对祖先墓地的描述和祭祀活动的提及,表明了家族对于传统的尊重和延续。然而,“中原丧乱厌风尘,南渡不及渡辽水”则暗示了一种时代动荡、家族困境的情形。

“晚惟道武揽英雄,辽东之晁同兴起”,这里可能是在强调家族在逆境中的坚守与复兴。而“世封颍川刺济州,子孙婵媛冠剑伟”则是对家族成员的英勇事迹和美好品质的赞扬。

随后的“唐有贤良如汉初,名动集贤为学士”,通过与古代盛世的比较,进一步凸显了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成就。紧接着,“是时海内图书家,一晁未议张与李”可能是在强调家族在文治方面的独特地位。

“忠实文华入本朝,三祖百孙同一体”,这里则聚焦于家族对于文化传承和统一的贡献。而“中祖颍川袭远封,东祖西祖复于济”则在强调家族地位的稳固与传承。

接下来的“自从决策罢兵来,平进不厌百寮底”,可能是在表达对家族在政治转折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包容。然而,“即今门户益衰微,揽古怀今情曷已”则流露出了一种对于家族当前状况的担忧与不舍。

“上恩坱圠播无垠,宿莽心存春藿靡”,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先人功德的感念和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而“漳州有母行百龄,疏封钿服明光里”则是对家族中长寿之人的祝福。

紧接着,“夫人眼力尚针缕,拜恩不易从稚齿”,通过对家庭中女性成员智慧和美德的赞扬,展现了家族在道德上的自持。而“初惟夫人有子贤,曰此布濩敢不俾”则是在强调家族对于教育与传承的重视。

最后,“何劳梦帝血面论,直以微诚动旒扆。华堂白发喜更新,即看青袍子高第”,通过对家族成员之间关系的描绘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与文化的回顾,以及对现实状况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深厚的家族情感和对传统的坚守。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雪效柳子厚

月落鸡声寒,晓色静茅屋。

开门惊不知,夜雪压脩竹。

槎牙生新冰,鳞甲刻溪谷。

皛皛洲渚明,冽冽川原肃。

孤蹲雀不动,沉酣客犹宿。

呼童晨汲归,独漱寒泉玉。

形式: 古风

答韩君表

百年鄠杜家相近,人物凋零我独惊。

但见少陵能继祖,不闻小陆可优兄。

终朝诗赋遒仍郁,老去文章健更成。

敢拟济河轻一战,隐然望已怯长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谢沈次律水枕

沈侯笔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吴淞江。

折流来此一尺枕,指麾巨鳄回涛泷。

平生性不好长物,举以遗我嗟无双。

呼儿快取蕲笛簟,扫除尘榻移当窗。

随眠置我丘壑里,始信孙郎真枕水。

我生不出长安城,四十二年尘涴耳。

领君此枕何洒然,睡起醒心如一洗。

形式: 古风

简江子之求茶

政和密云不作团,小夸寸许苍龙蟠。

金花绛囊如截玉,绿面仿佛松溪寒。

人间此品那可得,三年闻有终未识。

老夫于此百不忙,饱食但苦夏日长。

北窗无风睡不解,齿颊苦涩思清凉。

故人新除协律郎,交游多在白玉堂,拣牙斗夸皆饮尝。

幸为传声李太府,烦渠折简买头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