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号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在这波涛拍岸梦里相隔的江水边,一眼望去是漫无边际的青枫林。
有鸟儿在林间,通宵达旦的悲啼鸣叫。
此时正是个没有月亮的黑夜,四周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中。
就像听见人生离别的哭声,声声痛入人心。
静悄悄的夜晚还很长,空山中的悲啼之声久久不绝。
我这远方来的人听不下去,坐在这里发愁都白了头发。
假如啼叫的不是帝望化成的杜鹃,也大概是桓山鸟了。
桓山鸟所生的四个儿子长大分赴四海,它们的母亲至今还在哭泣。

注释

梦渚:即云梦泽。
是时:此时。
华发:花白的头发。
蜀帝魂:指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
桓山禽:源见”桓山之悲“。
本指悲鸣的鸟。
形容鸟鸣悲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的寂静与悲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哀伤。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开篇即以水波和树木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迷离的夜晚场景。"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诗人听到鸟儿在清晨时分自发出的哀鸣声,如同是对夜的告别,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夜色浓重,天空阴沉,四周弥漫着如烟似雾的雨气,这种环境更增添了一份凄清。"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诗人的听觉被突如其来的悲泣声所打动,那声音宛如亲人别离时的哀嚎,让人感到心痛。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深夜无声,只有空山回荡着哀伤的声音。"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诗人作为一个远方的旅者,听到这样的声音,更添了几分思乡愁绪,让人感到心中的忧愁如同头上的花发一般侵袭而来。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比喻,说这个哀伤的声音,不像是古代蜀帝的魂魄,也可能不是桓山上的鸟叫。"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这句话通过对古代四子离散、母亲声音依旧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团聚的渴望和对母亲声音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景物描绘,表现了诗人夜晚时分的孤独感受,以及对亲情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劝人庐山读书

怜君少隽利如锋,气爽神清刻骨聪。

片玉若磨唯转莹,莫辞云水入庐峰。

形式: 七言绝句

升仙操

嬴女去秦宫,琼笙飞碧空。

凤台闭烟雾,鸾吹飘天风。

复闻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丛簧发天弄,轻举紫霞中。

浊世不久驻,清都路何穷。

一去霄汉上,世人那得逢。

形式: 琴操 押[东]韵

王内人琵琶引

檀槽一曲黄钟羽,细拨紫云金凤语。

万里胡天海塞秋,分明弹出风沙愁。

三千宫嫔推第一,敛黛倾鬟艳兰室。

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

翠幕横云蜡燄光,银龙吐酒菊花香。皓魄翻。

形式: 古风

卢溪道中

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光奔觉来眼,寒落梦中耳。

曾向三峡行,巴江亦如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