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夜坐》诗,是宋代诗人赵鼎所作,描绘了夜晚独自在寺庙中静坐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
首联“寺楼钟断锁长廊,谁共萧斋一炷香。”以寺庙的钟声停止,长廊上锁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谁共萧斋一炷香”一句,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简朴的斋室中点燃了一柱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清静的环境。
颔联“书册自能留久坐,灯花还解劝馀觞。”写出了诗人沉浸在书卷之中,时间仿佛凝固,直到灯花燃尽,似乎在劝说他继续饮酒,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光。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和逃避现实的困扰。
颈联“风回绝壑沉虚籁,雨入幽林送嫩凉。”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风吹过深谷,带来空灵的声音;雨水落入幽深的树林,带来了初夏的微凉。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动态,衬托出夜晚的宁静与清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尾联“老懒由来贪睡美,秋衾不怕夜初长。”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喜欢享受睡眠的美好,对于漫长的夜晚并不感到畏惧。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流露出他对岁月流逝的淡然接受。
整体而言,《夜坐》诗通过对夜晚寺庙内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心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