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台启诗帖赞

予于是帖,有感者四。

馆职在外,于学士不系细衔,于带职者皆曰同院,意亲情洽,所以见前辈之笃风谊也。

内赐金鱼,盖出新宠,带职者乃从学士转致,又杂以他寄焉,所以见上恩交情俱无内外也。

谢学士以启,而用楷法,寄同院同年以诗,而用行书,又以见待人处己,虽小节皆有体也。

承平幕府,得一佳帖,相聚以观,又以见时清事简,虽边圉亦得以从容于文艺也。

于虖,诗文之传,几人于兹。独于此书,有感有思。

流风之存,妙墨之遗。什袭是宜,维以诗之。

形式:

翻译

我于是写下这篇帖子,心中有四点感触。
在馆职之外,对于学士来说,这不是个小职位,而对于在职人员都称为同院,体现出亲密的情谊,这是前辈们深厚友谊的体现。
内廷赐予金鱼,可能是新的宠爱,在职人员就从学士那里转赠,还夹杂着其他礼物,这显示了皇上的恩惠和情感不分内外。
谢学士用楷书写信给我,而寄给同院同年则用行书,这又体现了待人接物,即使是小事也讲究礼节。
在太平的幕府中,收到这样一份佳帖,大家聚在一起欣赏,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安宁,即使边境也能从容地追求文艺。
啊,诗文的流传,有多少人能如此。唯独在这本书上,我有所感触,有所思考。
美好的风尚留存,精妙的笔墨遗产。应该珍藏起来,用诗歌来纪念它。

注释

帖:帖子。
馆职:官职的一种。
学士:古代官职,负责文学事务。
同院:同事之意。
内赐:皇室内部赏赐。
楷法:工整的书法风格。
行书:流畅的书法风格。
流风:遗留的风尚。
妙墨:精美的笔迹。
什袭:层层包裹,表示珍视。

鉴赏

此诗赞扬了李西台启诗帖中的深意与雅致。岳珂以宋代文人的眼光,对帖中所体现的学识风范、朝廷恩典的平等性、人际交往的细节考究以及边疆文化生活中的文艺气息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赞赏。他认为,这份帖子不仅传达了流风余韵,更是书法艺术的瑰宝,值得珍藏。诗人感叹,这样的诗文传承,实为罕见,而此帖更显得特别,因此他以诗相赠,以表达对其价值的认同和敬意。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李伯时醉卧图诗帖赞

猗龙眠,本书仙。工而妍,画亦然。醉之趣,醒不传。

题此诗,比逃禅。

形式: 押[先]韵

李邕光八郎帖赞

北海书名亢其宗,虽摹犹足传奇踪。

已鸣褚籥调欧镛,更拔永戟摧羲锋。

平生鉴赏襄阳公,二宝相避如燕鸿。

青毡阅世傥可逢,定见重合延平龙。

形式:

李商老酬答诗帖

九派之沕潏,注于溟渤,寓此诗笔。

烟霞之痼疾,园涉以日,纾写盘郁。

予于西江,搜抉遗轶,备体之一。

形式:

李端叔命驾神仙二帖

姑溪之水清且漪,青山之源衍而汰。

钟此奇士,亦一隽快。风义磅礴,笔锋崄怪。

盖已具书体之五云,不但得发遣之三昧。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