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十咏(其三)吴王猎场

昔在全吴日,从禽耀甲戈。

百车尝载羽,一目旧张罗。

地变柔桑在,原荒蔓草多。

思人无复见,落日下山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从前在全吴的日子里,我跟随猎物炫耀武力。
曾经乘坐百辆车满载羽毛,目光如网捕捉猎物。
土地变得适宜种桑,原野上杂草丛生。
怀念的人再也见不到,只有夕阳余晖洒落山坡。

注释

昔:从前。
在:在。
全吴:古代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
日:日子。
从禽:跟随猎物。
耀:炫耀。
甲戈:古代的武器,甲指铠甲,戈指长柄武器。
百车:很多车辆。
尝:曾经。
载:装载。
羽:羽毛,可能指鸟羽用于装饰或狩猎。
一目:目光。
旧:过去。
张罗:张开罗网捕猎。
地变:土地变化。
柔桑:柔软的桑树,代指适合种植桑树的土地。
在:存在。
原荒:原野荒芜。
蔓草:蔓延的野草。
思人:思念的人。
无复:不再。
见:见到。
落日:夕阳。
下山坡:落下山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忆在全吴时期跟随吴王狩猎的场景。首句“昔在全吴日”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那段时光的辉煌与荣耀。接着,“从禽耀甲戈”形象地展现了吴王及其队伍装备精良,气势如虹,狩猎的壮观场面。“百车尝载羽,一目旧张罗”进一步描绘了猎物众多和组织有序的情景,体现了当时打猎活动的规模和技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变迁,“地变柔桑在,原荒蔓草多”,昔日的猎场如今已不再是金戈铁马之地,取而代之的是田园风光,桑树成荫,野草丛生。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思人无复见,落日下山坡”以夕阳西下、山丘静默的画面收尾,渲染出一种寂寥落寞的气氛,寄托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华亭吴王猎场的今昔对比,寓言了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17)

唐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华亭十咏(其四)柘湖

世历亡秦远,湖连大海濒。

柘山标观望,玉女见威神。

渺渺旁无地,滔滔孰问津。

何年化鱼鳖,髣髴历阳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冬青行二首(其二)

冬青花,不可折,南风吹凉积香雪。

遥遥翠盖万年枝,上有凤巢下龙穴。

君不见犬之年羊之月,霹雳一声天地裂。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冬青行二首(其一)

马箠问髐形,南面欲起语。

野麇尚屯束,何物敢盗取。

馀花拾飘荡,白日哀后土。

六合忽怪事,蜕龙挂茅宇。

老天鉴区区,千载护风雨。

形式: 古风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

淡妆人更婵娟,晚奁净洗铅华腻。泠泠月色,萧萧风度,娇红敛避。太液池空,霓裳舞倦,不堪重记。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

别有凌空一叶,泛清寒、素波千里。珠房泪湿,明珰恨远,旧游梦里。羽扇生秋,琼楼不夜,尚遗仙意。奈香云易散,绡衣半脱,露凉如水。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