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杂言(其三)

老来无事掩柴扉,林下闲闲何所为。

莫道茅庵无一物,窗前片片白云飞。

形式: 七言绝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山林中静坐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句“老来无事掩柴扉”,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年迈的僧人,他选择隐居山林,以简朴的生活为伴。这里的“掩柴扉”不仅展现了其生活环境的简陋,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淡泊与超然。

次句“林下闲闲何所为”,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老僧在林下的悠闲生活状态。他似乎无所事事,但这种“闲”并非慵懒,而是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自在,是对自然与自我的一种深刻理解与接纳。

后两句“莫道茅庵无一物,窗前片片白云飞”,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即使在简陋的茅庵中,也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窗外的白云自由飘荡,象征着心灵的广阔与自由,同时也寓意着宇宙间的无限可能与生命的永恒。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颂扬,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与内在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僧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敬畏与探索。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林生活画卷,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智慧。

收录诗词(42)

释净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兰若杂言(其四)

野老欣欣任自然,斋馀无事玩林泉。

门前竟日无人到,夜对乔松月在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兰若杂言(其五)

年老醒醒神更清,夜深幽室诵莲经。

儿孙睡觉应嫌我,石版时敲四五声。

形式: 七言绝句

兰若杂言(其六)

老拙懒陪尘俗客,茅堂挣坐复安眠。

林间莫道无看待,松竹溪山在目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兰若杂言(其七)

岩前松竹两三株,日炙风吹渐已枯。

叶落纵横人不扫,清声犹自响朝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