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贵诚不如贱,富诚不如贫。
自无子平易,孰悟损益因。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雨所作的《东汉高士咏十四首(其六)向长》中的第六首。诗中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贵重的地位和丰富的财富并不一定比平凡的生活和清贫的境遇更值得追求。诗人通过对比“贵”与“贱”、“富”与“贫”,强调了向长(东汉时期的隐士)那种不追求世俗荣华,保持简单生活的高尚品质。他认为,只有像向长那样内心平易,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明白得失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对朴素生活的推崇,体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物质欲望的反思。
不详
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赠行青竹杖,壶中有馀地。
如何一升酒,尽日登楼醉。
破甑久生尘,短衣不掩骭。
还渠一斛麦,所拾已杂半。
卧龙拜床下,刘表安能屈。
照见采药踪,犹遗鹿门月。
欲追蓟先生,白云迷其方。
驴鞭不可执,寿与铜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