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元从生处乐,肯向死前休。
花底人閒世,如何不梦周。
这首诗以“一字百题”形式创作,展现了一种超脱生死、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元从生处乐,肯向死前休”的开篇,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不因死亡而放弃生活的乐趣。接着,“花底人閒世,如何不梦周”两句,描绘了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金末元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于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普遍心理。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与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境界。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汝壳将自遮,汝肠还自刳。
可怜一底板,虽智不如愚。
华亭载月船,长安遮日手。
一网腥城市,吾于尔何有。
食必视本草,贵在精物理。
蔡侯何卤莽,几为勤学死。
秦坑秦即孤,鲁戏鲁寻削。
伊谁蹈前轨,可谓束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