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五日游曲江

今日意何适,出游曲江湄。

野晴天澄穆,风柔物閒熙。

浅岸冰已尽,长原麦含滋。

跃鳞向日光,浴羽侵水嬉。

悠悠南山云,浮空久不移。

斓斑垄东雉,鸣呼声喔咿。

春序兹方交,春物已若斯。

眷予同来者,酌酒衣淋漓。

莫学少陵翁,泪点吞声垂。

且效陶渊明,为题斜川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今日心情如何,去曲江边游玩。
野外晴朗天空清澈,微风轻拂万物宁静。
浅水岸边冰已融化,广阔的田野麦苗滋润。
鱼儿跳跃享受阳光,鸟儿戏水在水中。
南山的云悠然自在,长久地漂浮空中未动。
田东的野鸡色彩斑斓,叫声婉转悠扬。
春天的节奏正交替,万物生长如是。
与我一同来的人,举杯畅饮衣衫湿漉漉。
别学杜甫那样,默默流泪无声。
不如效仿陶渊明,为这美景作诗吟唱。

注释

意何适:心情如何。
出游:外出游玩。
曲江湄:曲江边。
澄穆:清澈宁静。
跃鳞:鱼儿跳跃。
浴羽:鸟儿戏水。
南山云:南山上的云。
喔咿:野鸡叫声。
春序:春天的节奏。
酌酒:举杯饮酒。
少陵翁:指杜甫。
陶渊明:古代诗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乐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喜悦心境。

“今日意何适,出游曲江湄。”开篇即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自由自在的心态,"曲江湄"作为游乐之地,已然成为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接下来的几句,“野晴天澄穆,风柔物閒熙。浅岸冰已尽,长原麦含滋。”细致地描绘了春日景色与气候变化,"野晴天澄穆"写出了晴朗的蓝天,"风柔物閒熙"则传达了一种和煦宜人的微风。"浅岸冰已尽"表明冬去春来之际,自然万象更新,而“长原麦含滋”则是对丰收景象的描绘,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

“跃鳞向日光,浴羽侵水嬉。”这里,诗人观察到了鱼儿在水中欢畅游动的情景,"跃鳞"与"浴羽"都极富表现力,使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生灵之中的快乐。

“悠悠南山云,浮空久不移。”这两句则是对远处山峦上飘渺的云景的描绘,"悠悠"一词传递出一种淡定与宁静,而“浮空久不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之美永恒不变的向往。

在下面的几句,“斓斑垄东雉,鸣呼声喔咿。”中,"斓斑"形容鸟翼的花纹,"垄东雉"则是描写鸟儿栖息于枝头之景。"鸣呼声喔咿"捕捉了春日鸟鸣声响的生动场景。

“春序兹方交,春物已若斯。”诗人总结性的表达了春天到来时万物更新的美好,以及对这份美好的珍视与欣赏。

最后,“眷予同来者,酌酒衣淋漓。莫学少陵翁,泪点吞声垂。”则是诗人邀约知己共享此刻之乐,"酌酒衣淋漓"描绘了宴酣间的温馨与和谐。而"莫学少陵翁,泪点吞声垂"中,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或是读者,不要效仿那些哀愁流泪之士,而应保持一份淡然自若的心境。

“且效陶渊明,为题斜川诗。”这句作为全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代诗人陶渊明(即陶潜)的崇敬,以及希望自己能像陶渊明那样,以诗歌来记录和颂扬自然之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生命力与乐观精神。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玄都观

龟刻露藓暗,石坛霜草黄。

断瓦出耕土,犹有金碧光。

甘泉分远脉,来自惠山长。

桃花久不开,空馀葵麦荒。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玉泉寺

道人东立海上山,锡飞西落大江北。

双屦还乘海云起,西过当阳驻山曲。

倚岩引锡神泉涌,一道明虹出幽谷。

兀然孤冥踞盘石,清夜鬼神礼白足。

化城自化非人谋,七日焕然一何速。

雄楼杰阁郁相望,拥路十里长松绿。

鸣钟击鼓四百年,法席巍巍倾楚蜀。

堂上提印云门孙,闻我足音下山麓。

门衔大路久惯入,客馆萧萧荫寒竹。

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

更穷上方纵登览,峰嶂四环森万木。

投老经过得少留,明发飞尘暗征毂。

形式: 古风

白日

白日悬虚空,春秋变寒暄。

但流地上影,不照地下魂。

惨惨暗陋巷,炎炎曜荜门。

浮生荡无根,万古悲黄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伊川道中

溪流冰尽摇日光,夹岸弱柳千缕长。

野鸟深藏但闻语,山花半开初有香。

今朝伊川首西路,昔年潏水过南塘。

安得春风生两腋,从教吹到故山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