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名为《樊淑鲁以九日灯下作见示次答(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樊淑鲁在重阳节夜晚创作诗歌的赞赏与回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首联“九日偏怜得句奇,诗情惟许素秋知”,开篇即表达了对樊淑鲁在重阳节之夜创作出独特诗句的赞美,同时暗示只有素秋(秋天)能理解这份诗情,强调了诗作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深邃。
颔联“风尘落落谁青眼,文采翩翩尔白眉”,运用比喻手法,将世间的纷扰比作风尘,而能够欣赏到真挚才华的人如同给予青眼相看,进一步凸显了对樊淑鲁才华的敬佩。同时,“文采翩翩尔白眉”则直接赞美了樊淑鲁文采飞扬,眉宇间透露出的才华。
颈联“闲品霜枝飞玉屑,清分露气倒琼饴”,转而描写自然景象,霜枝上的雪花如玉屑般轻盈飘落,露水在月光下倒映出琼浆般的晶莹,营造了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樊淑鲁作品中蕴含的清新脱俗之美的认同。
尾联“遥惊夜半挥毫处,笔阵犹嫌刻漏迟”,最后两句则想象深夜中樊淑鲁挥毫泼墨的情景,表达了对创作过程的惊叹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樊淑鲁创作速度的赞赏,以及对作品质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创作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