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熊振之明经话秦淮近事(其一)

好梦秦淮又共论,清光如昨更消魂。

水边残照红桥柳,花底春风白板门。

羌笛不堪迁客怨,绨袍犹有故人恩。

会须觅取题诗处,笑指当年旧酒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李振钧所作,名为《闻熊振之明经话秦淮近事(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秦淮河畔的相聚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好梦秦淮又共论”,开篇即点明了地点与情境,秦淮河畔,诗人与友人再次相会,谈论着美好的回忆。接着,“清光如昨更消魂”一句,以“清光”比喻友情的纯净与永恒,即使时光流逝,那份情感依旧让人动容,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水边残照红桥柳,花底春风白板门”两句,运用了典型的景物描写手法,将秦淮河畔的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红桥柳与白板门,色彩对比鲜明,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羌笛不堪迁客怨,绨袍犹有故人恩”两句,借用了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通过羌笛的哀怨之声和绨袍的温暖之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往友谊的感激之情。迁客怨与故人恩形成对比,凸显了友情的可贵与不易。

最后,“会须觅取题诗处,笑指当年旧酒痕”两句,诗人表达了希望再次相聚,共同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的愿望。通过寻找题诗的地方,指向当年饮酒留下的痕迹,不仅体现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畔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180)

李振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熊振之明经话秦淮近事(其二)

异香吹煖玉箫声,惭愧旗亭浪得名。

烟水易迷神女梦,江山如见古人情。

帘栊夜半红灯暗,杨柳阴中画舫轻。

未必使君真解事,鸭阑不使宿鸳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放言简振之(其一)

不忧老大鬓如银,要问千秋以后身。

欲杀埋甘青冢草,知还泛共绿波春。

万人学已能无敌,四壁家犹未是贫。

皓月当天天不语,悠悠可有意中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放言简振之(其二)

碌碌无为章句囚,狂歌醉卧碧云秋。

不谙生产千金子,自立功名万户侯。

末俗几曾逢笑口,古人未尽愿低头。

谪仙祗是能诗酒,已占人间第一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叠前韵答振之(其一)

疏佣那望绾青银,大好湖山愿寄身。

命果无愁甘守拙,诗常有债转忘贫。

能言鸟不巢幽谷,解笑花偏斗早春。

毕竟才华曾有几,也应难料后来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