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新居官斋的深情与喜爱。首句“年时一砚镇相随”,以砚台为引子,暗示了诗人与文墨相伴的生活,岁月如流,而砚台始终不离左右,象征着诗人对学问和文化的执着追求。接下来,“新辟南窗坐更宜”则点明了新居的特色——南窗,不仅提供了良好的采光,也寓意着开阔的视野和心灵的宁静。
“结习平生老文字,消閒长日乐华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字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将一生沉浸在文字之中,无论是消磨时光还是享受生活,都从中找到了乐趣和滋养。“结习”一词,既指习惯,也暗含着对文字的深厚情感和执着追求。“老”字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持久性和深入性。
“羁栖亦觉吾卢爱,却扫无多客屐移”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新居的深厚情感。即使在羁旅中,对新居的爱意依然浓厚;而“却扫”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希望清静无扰,只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描述,更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最后,“比似襄阳颠外史,一船书画是心期”将诗人与历史上的文学大家相比较,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和文化的向往。襄阳颠外史,可能是指唐代诗人王维,他的诗画并举,深得自然之趣。诗人以此自况,表明自己也渴望通过书画来表达内心的世界,追求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新居的深情厚爱,以及对学问、艺术和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