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旅泊

汀洲一夜泊,久客半连樯。

尽说逢秋色,多同忆故乡。

孤冈生晚烧,独树隐回塘。

欲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我在汀洲上停泊了一夜,长久的旅人几乎与船只相连。
人们都在谈论秋天的景色,大多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
孤独的山岗燃起傍晚的火焰,一棵树隐藏在曲折的池塘边。
我想要询问回家的路,却知道它遥远而模糊。

注释

汀洲:江边或湖边的平坦沙洲。
泊:停船靠岸。
久客:长期在外的旅客。
连樯:船只紧密相连。
逢秋色:遇到秋天的景色。
忆故乡:回忆故乡。
孤冈:孤立的山岗。
晚烧:傍晚的火光,可能指夕阳或篝火。
回塘:弯曲的池塘。
东归路:向东返回的路。
渺茫:遥远而模糊,不清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汀洲停泊的情景,通过对秋色和故乡的追忆,表达了游子对归途的无限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汀洲一夜泊,久客半连樯”两句,设定了一个旅人在河岸停留过夜的情境。这里的“汀洲”指的是水边的小块陆地,“久客”则是长时间的旅行者,“半连樯”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停泊的景象。

“尽说逢秋色,多同忆故乡”表达了诗人对遇见的秋天景色的感受,以及这种景色触发的情感波动。这里的“逢秋色”指的是遇到的秋季风光,“多同”则意味着与他人共享相似的思念之情。

“孤冈生晚烧,独树隐回塘”两句描绘了一种孤独和静谧的景象。“孤冈”指的是单独的小山丘,“晚烧”可能是指傍晚时分山上的炊烟或落日余晖,“独树”则是一棵独立的树木,“回塘”则形容树木被水围绕。

最后,“欲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表达了诗人想要询问归家的路径,但却感到距离遥远且不易到达。“东归路”指的是返回东方家乡的道路,“遥知”意味着虽然知道,但实为遥不可及,“隔渺茫”则形容两地之间的阻隔和广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远离故土时的情感困顿。

收录诗词(104)

崔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字:礼山
  •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 生卒年:888

相关古诗词

江行晚望

木落曙江晴,寒郊极望平。

孤舟三楚去,万里独吟行。

鸟占横查立,人当故里耕。

十年来复去,不觉二毛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

雕琢文章字字精,我经此处倍伤情。

身从谪宦方沾禄,才被槌埋更有声。

过县已无曾识吏,到厅空见旧题名。

长江一曲年年水,应为先生万古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昭君故宅

以色静胡尘,名还异众嫔。

免劳征战力,无愧绮罗身。

骨竟埋青冢,魂应怨画人。

不堪逢旧宅,寥落对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过洛阳故城

三十世皇都,萧条是霸图。

片墙看破尽,遗迹渐应无。

野径通荒苑,高槐映远衢。

独吟人不问,清冷自呜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