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篇

河浑浑,发昆崙。

张骞葱岭迹未到,虚持汉节寻真源。

南流中国见积石,雷奔百折趋龙门。

洑流转徙浩无垠,历代为患难具陈。

武帝之时决瓠子,万乘沈璧躬负薪。

我浮江汉历南纪,白首始一过孟津。

洪流迅急横绝渡,浊浪汹涌凝心神。

江汉合流清且驶,如何此水混泥滓。

一斛水,一斗泥。临流不可汲,去岸即须犁。

往年曾决张秋口,万金累址成圩堤。

从此安流循禹迹,并岸蒸民尽粒食。

方今九五登圣神,川岳百灵俱效职。

嗟尔河伯谨堤防,侈心莫纵兴望洋。

蛟龙自尔安窟宅,平波帖席一苇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黄河篇》由明代诗人郑岳所作,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与险峻,同时也蕴含了对治水事业的深思。

开篇以“河浑浑,发昆仑”点出黄河之源远流长,气势磅礴。接着通过张骞未至葱岭之事,引出对探寻黄河源头的渴望,暗含对治理黄河的期待。黄河自昆仑山发源,南流至中国,历经千回百转,最终汇聚于龙门,其过程曲折而浩瀚,体现了自然之力的雄伟。

诗中提到黄河曾给历代带来灾害,如汉武帝时决瓠子,洪水泛滥,甚至亲自背柴救火。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黄河逐渐被治理,如在张秋口决堤后,通过筑堤防洪,百姓得以安居乐业,遵循着大禹治水的足迹,实现了水利的稳定与民生的繁荣。

最后,诗人以“方今九五登圣神,川岳百灵俱效职”表达了对当今盛世的赞美,以及对黄河治理的期望,希望河伯(黄河之神)能谨慎堤防,避免奢侈之心导致的灾害,让蛟龙安心于其洞穴,使水面平静如镜,如同轻舟荡漾在平滑的水面上。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黄河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对治水事业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繁荣的祝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追求。

收录诗词(316)

郑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 字:汝华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潼关道

秦山矗矗凌紫烟,中分一臂来蜿蜒。

黄河北走触山麓,川涂扼束难夤缘。

高厓壁立通一线,疑从瓮底窥青天。

盘盘磬折开复闭,单车只骑艰回旋。

敌楼突起临云表,周遭雉堞空中悬。

惟闻鸟声远近相呼应,猿猱下上互攀援。

乾坤设险有如此,我初见之不觉神凛然。

关中自古帝王宅,成周之世多历年。

古称在德不在险,不然秦传二世胡为不少延。

方今万乘都幽燕,西顾雍陜寄旬宣。

犬牙相制意故在一关之地,中州山陜遥相联。

城复为隍古所戒,咨尔守关将卒毋以四方无事长晏眠。

形式: 古风

苦雨行

我始到关中赤日背,流汗仰示高云驰。

四郊方悯旱飘风,飒飒吹行辀西来。

十日雨,不休泥。

潦逵途成巨壑洪,涛澒洞蛟龙浮崖。

崩石走,昼昏瞀,莫辨去马与来牛。

荞麦方花谷垂实,漂残委地纷狼籍。

农家望望今岁丰,顿足咨嗟向阡陌。

官租私责何从输,饥寒岂免沟中瘠。

行台独处愧高崇,纷纷决溜如乱淙。

寝食无聊错昏昼,经营燥湿移西东。

何况茅茨与土屋,岂禁上雨复旁风。

崩摧露处亦何限,安得大厦为帡幪。

丰隆屏翳毋太忍,下视九土多疲癃。

君不见女娲一炼五色石,上补天漏全化功。

形式: 古风

送徐山人还临川

会川好,奇士游。

迹半江湖所在索,图经访古阅名区。

南过庾岭临广海,西上端溪吊苍梧。

五羊仙人不易遇,担簦遥向闽中住。

木兰水阔壶山高,竹杖芒鞋入烟雾。

指点群峰海上来,蜿蜒真龙泊何处。

莆中豪彦多与游,沿洄曲涧历高丘。

流光荏苒客鬓改,归思飘飘竟莫留。

念予洪都一日故,屡枉敝庐摅情愫。

柳丝历乱杜鹃啼,相送城南白日暮。

黄花白酒霜雁鸣,望君更踏来时路。

形式: 古风

泰陵望引哀歌(其一)

山陵功已奏,仪卫出都城。

万姓惊相吊,千官泣从行。

云寒移羽葆,风惨杂金钲。

天道凭谁问,人方倚太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