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阎子常平戎操

峄阳之孤桐,踣自霹雳斧。

龙伏之灵林复古,断文横截丝百缕。

下垂七轸如牛乳,上有明星稀可数。

当轩拂拭待君鼓,君心有在君未语。

仲尼昔时从师襄,颀然一人犹望羊。

我独怀之千古长,杖策不省颐之忘。

去年河决疮未补,今年赤地无禾黍,像龙焚尪亦何取。

堂上平戎不敢听,且激南风召时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峄山上的孤独古桐,被雷电般的巨斧击倒。
隐藏在深林中的龙形古木恢复生机,断裂的纹路如同百缕丝线交错。
下部低垂如牛乳般丰满,上部星光稀疏仿佛能数得清。
它在窗前擦拭等待你的敲击,你心中有想法却未言明。
孔子当年跟随师襄学琴,独自一人仍似期待着羊群。
我独自怀念这古木千年,持杖行走已忘记颐指气使。
去年黄河决口尚未修复,今年赤地无粮,为何还要仿效龙火焚烧?
厅堂上平息战事不敢聆听,暂且激发南方之风引来及时雨。

注释

峄阳:古代地名,峄山之阳。
孤桐:孤独的老梧桐树。
霹雳斧:比喻强大的力量或突如其来的打击。
龙伏:形容树木形状如龙伏卧。
轸:古代乐器上的部件,此处比喻树干。
君鼓:你来敲击古桐,象征弹奏音乐。
师襄:孔子的老师。
颀然:高大的样子。
赤地:形容土地荒芜,无草木。
像龙焚:比喻过度破坏或无谓的毁灭。
堂上:厅堂之上。
南风:夏季的东南风。
时雨:及时的雨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听阎子常平戎操》。诗中,诗人以峄阳孤桐和龙伏灵林为象征,描绘了一幅音乐艺术的生动画面。他将琴声比喻为遭受雷劈的孤桐重生,以及龙伏的森林恢复生机,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感染力。琴音下垂如牛乳,上空星辰稀疏,仿佛在等待知音鼓奏,但演奏者内心深沉,未言其志。

诗人借此回忆孔子向师襄学琴的故事,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他感叹社会动荡,河决赤地,似乎在质疑战争之声是否合宜,但仍寄希望于琴声能唤起风雨,带来救赎。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对音乐的赞美、历史典故的引用和个人对时局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呈毅父提刑

不酌公荣有意哉,可能元亮此公侪。

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拟乐府十二辰歌

鼷鼠食牛牛不知,牛不愿骍而愿犁。

虎噫来风皮见藉,兔狡宅月肩遭胹。

欲兆幽烽二龙死,独微晋泽一蛇悲。

失马吉凶方聚门,亡羊臧谷未宣分。

沐猴冠带去始惬,木鸡风雨漠何闻。

不须皎皎吠蜀狗,阮子与猪同酒樽。

形式: 乐府曲辞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一)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缥缈齐紫清。

周栏十二折,飞鸾结丹楹。

上有弦歌女,充耳以黄瑛。

当窗弄白日,颜若苕之荣。

阳阿奋哀响,梁欐有遗声。

不惜厉清商,零霜飞园英。

谁为听之者,皎皎自知明。

幸承遗褋眷,同车以遐征。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拟古六首上鲜于大夫子骏(其二)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下瞰阡与陌。

谷风丽百草,春华纷已白。

良时忽如此,驰景一何逼。

喟彼饭牛诗,终年守寒阨。

恭俭夙所敦,葛屦伤褊窄。

身为物逆旅,生乃远行客。

岂无百日蜡,乐此一日泽。

美人颜煌煌,奇服烂五色。

弹筝奋新响,杯酒纵相索。

斗鸡逐狐兔,六博呼一掷。

贫士悲失职,坎壈何所迫。

安知黄鹄举,随时振六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