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寺饯薛君采缘陪诸僚登毗卢阁二十四韵

宝阁凌阊阖,煌煌镇帝京。

梵宫兹栋宇,尘世俯檐楹。

饮饯叨群哲,追随缘一行。

良辰属景豁,极眺有山晴。

王粲销忧兴,玄晖抚化情。

如闻钧乐发,想见玉毫呈。

晤语应朝彻,相看或籁鸣。

傍徨翻不惬,悽恻故多婴。

吐鲁今深寇,河湟正用兵。

御裘心耿耿,班马泣喤喤。

况复横戈卒,还馀细柳营。

皇灵须震叠,百二此藩屏。

谋庙思裴令,喻薪忆贾生。

时犹工贝锦,星独耀欃枪。

鸡犬寰中困,貂珰座上盈。

嫠怀常似丧,渴病分无成。

念拙机甘息,包荒德莫名。

湿灰悲列子,肯綮感庖丁。

贱子公车辱,同人意气宏。

忘年期好我,奋藻愧登瀛。

顿觉游蒙尽,弥怜灏气清。

繁霜疏古木,残律振寒城。

赏倦谈禅夕,魂劳去客旌。

凄凉燕燕赋,朗咏骨为惊。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舜臣所作的《报国寺饯薛君采缘陪诸僚登毗卢阁二十四韵》,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报国寺欢聚,登高望远,感叹时局动荡,国家边境不安的复杂情感。首联描绘了宝阁的辉煌壮观,以及其在都城中的重要地位。颔联通过梵宫与尘世的对比,展现出寺庙的超凡与尘世的平凡。颈联写到与贤哲共饮,表达出对友情和才华的敬仰。

接着,诗人借古人王粲、谢玄晖的典故,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感叹音乐与美景也无法掩盖战事的忧虑。尾联感慨国家安危,期望皇帝能振作精神,加强边防,同时表达了对裴令、贾生等贤臣的怀念。诗人自谦才拙,但仍愿以己之力为国效力,同时也揭示了朝廷内外的矛盾和困局。

全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失落与无奈,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舜臣作为明朝文人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224)

李舜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 字:汝谐

相关古诗词

金陵遇冯子和旧同吏部

山城初上日,鞍马落前墀。

宛似清朝罢,叨陪宰府时。

浮云如世事,流水只君思。

五岳惟当去,看余鬓欲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宴集东麓亭因过西山道院

幽房去何处,只隔杏花丛。

碧水如明镜,青山挂彩虹。

庭滋芳草遍,城枕大江雄。

虽复邻朝市,东南在目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湛甘泉尚书赴京

海内称耆旧,公名满缙绅。

遭时佐明主,几岁托邦人。

镇俗山河壮,移官省阁新。

平生经济在,诣阙待亲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潘鹅峰侍郎改官兵部

清朝司马贵,选授必人英。

已佐金陵久,还徵采鹢行。

殊方知姓字,前席待光荣。

公到多筹画,边尘岂复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