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侍书堂

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

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因研究古籍的需要,屋前还未长出竹子。
清晨就忙着给窗框上油,微风吹动着窗帘显得格外轻盈。
书架间歇时,蟋蟀的叫声让客人感到惊奇,灯光低垂,雨刚刚掠过城池。
他已经精通了古代历史,谁的法学造诣能与他齐名呢?

注释

结构:指研究、整理文献的工作。
坟籍:古代典籍,泛指古书。
檐前:房屋的屋檐下。
竹未生:暗示环境清幽,尚未栽种竹子。
涂油:指维护窗户,使其光滑或防止腐朽。
窗日早:清晨时光,表示勤奋早起。
阅椠:阅读古书的刻本或校勘书籍。
幌风轻:窗帘轻轻摇曳于微风中。
息架:书架间歇,指读书或整理书的间隙。
蛩惊客:蟋蟀的叫声使客人感到意外或惊醒。
垂灯:挂着的灯火,营造夜晚或静谧的氛围。
雨过城:雨已经过去,可能象征某种心境的转变或时间的流逝。
已应:想必已经,表示推测或肯定。
穷古史:深入研究并掌握了古代的历史。
师律:指在法学或规则方面的师承和造诣。
孰齐名:谁能与之齐名,强调其在该领域的杰出地位。

鉴赏

诗人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古朴的图景。"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两句,展示了书堂所处环境的荒凉与宁静,似乎时间在这里凝固,连竹子也迟迟未能萌发。此情此境,不禁令人思考历史的沉重与时光的沧桑。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则描绘了书堂内的宁静与古雅。涂油的窗户透出淡淡晨光,而细微的风穿过幌帐,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中的息架蛩,即蜗居于书架之蛩虫,它们偶尔惊扰过往行人,而垂下来的灯笼在细雨过后的城市里摇曳生姿,描绘出一幅雨后静谧的夜景。

最后两句"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沉重记忆的回应和对文学传统深刻理解的自信。这里的“师”字意味着学习前人的智慧与艺术,而“律”则是指文学规律,“孰”字表示疑问,整句意为哪位古代文人能与我齐名?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书堂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于历史记忆和文学传统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94)

无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相关古诗词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一)

香花怀道侣,巾舄立双童。

解印鸳鸿内,抽毫水石中。

履温行烧地,衣赤动霞风。

又似朝天去,诸僧不可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二)

官辞中秘府,疏放野麋齐。

偃仰青霄近,登临白日低。

折腰窥乳窦,定足涉冰溪。

染翰挥岚翠,僧名几处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其三)

暂收丹陛迹,独往乱山居。

入雪知人远,眠云觉俗虚。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只见僧酬答,新归绝壑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奉和裴舍人春日杜城旧事

早晚辞纶綍,观农下杜西。

草新池似镜,麦暖土如泥。

鹓鹭依川宿,骅骝向野嘶。

春来诗更苦,松韵亦含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