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丫头岩》,作者彭仲衡是宋代文人。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幅奇特而富有哲理的画面。"前峰号龟岂是龟"暗示山峰形状奇特,难以用常理解释,如同龟非真龟;"近岩谓月亦匪月"进一步强调世间万物的变幻莫测,连月亮在特定环境下也可能失去常态。诗人感慨"世间景幻语未真",认为言语难以准确捕捉瞬息万变的景象。
"说著丫头便痴绝"可能是指谈论丫头岩时人们的惊叹和痴迷,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于美丽事物的迷恋。"苍然顽石自天成"则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顽石虽无生命,却引人深思。"道傍过者皆含情",路过的人都被其美所打动,流露出情感。
最后两句"我来于此发浩叹,乃知有色能倾城",诗人在此处发出深深的感叹,强调了丫头岩的色彩之美足以倾倒众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整首诗寓言性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