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

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

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

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

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山峦,流水潺潺,蜿蜒曲折才一次次渡过。
在荒野中骑行不知疲倦,直到走到水的尽头。
我还是那个旧日的孩子,想去竹林西边。
回家时才觉得路途遥远,草丛间露水已满是湿意。

注释

春山:春天的山峦。
春水:春天的流水。
曲折:蜿蜒曲折。
屡渡:一次次渡过。
荒乘:在荒野骑行。
水穷处:水的尽头。
旧童子:旧日的孩子。
竹西去:去往竹林西边。
归时:回家的时候。
草蔓:草丛。
多露:露水很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山水图。开篇“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两句,用流动的笔触勾勒出春天山川交织、溪流蜿蜒的景象,其中“屡渡”一词生动地展示了行者在这曲折的自然中多次涉水的情形。

接下来的“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则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探索欲望。尽管旅途艰辛,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望驱使他不断向前,即便是到了偏远、荒凉之地,也不觉疲惫。

“依然旧童子, 要予竹西去”两句中,“童子”常常象征着纯真无邪和对自然的亲近,这里诗人以童子的身份出现,显得格外亲切。他们邀请诗人一同前往竹林深处,给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感觉。

末了,“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则是行者在返回途中,方才意识到来时未感的路程之远,而此时四周的草木上已经布满了夜间的露珠,这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旅程和人生道路的沉思。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春从沙碛底

春从沙碛底,转上青天际。

霭霭桑柘墟,浮云变姿媚。

游人出暄暖,鸟语辞阴翳。

心知归有日,我亦无愁思。

所嗟独季子,尚客江湖澨。

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形式: 古风

春日晚行

门前杨柳二三月,枝条绿烟花白雪。

呼僮羁我果下骝,欲寻南冈一散愁。

缘冈初日沟港净,与我门前绿相映。

隔淮仍见袅袅垂,伫立怊怅去年时。

杏花园西光宅路,草暖沙晴正好渡。

兴尽无人楫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

形式: 古风

春风

春风吹园杂花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一杯一杯复一杯,笑言溢口何欢咍。

古人白骨生青苔,我独不饮何为哉。

何时出得禁酒国,垒曲便筑糟丘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春晴

新春十日雨,雨晴门始开。

静看苍苔纹,莫上人衣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