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年衣上禁城尘,抚事怊然愧古人。
明月沧波秋万顷,扁舟长寄梦中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三年衣上禁城尘",表明诗人长期在京城生活,对身上的衣服沾染的禁城尘土充满了时间的痕迹。"抚事怊然愧古人",则展现出诗人对于历史和先贤的敬仰与自责之情,感慨于无法像古代圣贤那样有所建树。
"明月沧波秋万顷"一句,以壮丽的景象描绘了广阔的秋夜景色,月光如水,波涛连天,给人以无垠之感。"扁舟长寄梦中身",则是诗人借助对小舟漂泊的想象,将自己置于一场永恒的梦境之中,表达了对遥远世界的向往和内心深处的逃离。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宋代文学独有的风采。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净相前朝寺,荒凉二十秋。
曾遭减劫坏,今遇胜缘修。
卧闻黄栗留,起见白符鸠。
坐引鱼儿戏,行将鹿女游。
天梯云栈蜀山岑,下视嘉陵水万寻。
我得一舟江上去,恐君东望亦伤心。
欲见道人非一朝,杖藜无路到青霄。
千岩万壑排风雨,想对铜炉柏子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