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陆务观见贺归馆之韵

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铸作鼎及鼒,所向一一中。

我如驽并骥,夷涂不应共。

难追紫蛇电,徒掣青丝鞚。

折胶偶投漆,异榻岂同梦。

不知清庙茅,可望明堂栋。

平生怜坡老,高眼薄萧统。

渠若有猗那,心肯师晋宋。

破琴聊再行,新笛正三弄。

因君发狂言,湖山春已动。

形式: 古风

翻译

你的诗如珍贵的黄金,入手便知其价值之高。
如同铸造出宝鼎和鼒,无论何处都能精准对应。
我如同劣马与良驹,不适宜在平坦或崎岖的路上同行。
难以追寻紫色闪电般的才思,只能空握青丝马缰。
如同胶片遇热而软化,偶遇漆器,怎能期待共享同一梦境。
不清楚能否成为清庙的茅草,却渴望成为明堂的栋梁。
一生敬仰坡老,眼界高远,对萧统评价不高。
如果他能谦逊一些,或许会愿意向晋宋时期的诗人学习。
破旧的琴再弹一次,新的笛子正吹奏三曲。
因你的话语激发了我的豪言壮志,湖光山色已显春天的气息。

注释

君:你。
诗:诗。
精金:珍贵的黄金。
铸:铸造。
鼎:宝鼎。
鼒:鼒,古代祭祀用的器皿。
夷涂:平坦或崎岖的道路。
共:同行。
紫蛇电:紫色闪电般的才思。
徒:空。
折胶:胶片遇热软化。
投漆:偶遇漆器。
清庙茅:清庙的茅草。
明堂栋:明堂的栋梁。
怜:敬仰。
坡老:苏轼的别称。
萧统:南朝梁文学家萧统。
渠:他。
猗那:谦逊。
师:学习。
破琴:破旧的琴。
聊:姑且。
再行:再弹一次。
新笛:新的笛子。
三弄:三曲。
湖山:湖光山色。
春已动:春天的气息已显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和陆务观见贺归馆之韵。全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和人生境遇的独到感悟。

首先,“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通过将朋友的诗作比喻为珍贵的黄金,形象地展现了对朋友作品的高度评价。紧接着“铸作鼎及鼒,所向一一中”则用古代青铜器皿铸造的精确来比喻诗歌创作的准确无误。

在“我如驽并骥,夷涂不应共”一句中,作者自谦为平庸之才,与朋友相比犹如普通马匹与千里马匹不能相提并论。随后的“我如驽并骥,夷涂不应共”则表达了自己虽然才能有限,但心向往着高远的志趣,不愿意停留在平庸之地。

“难追紫蛇电,徒掣青丝鞚”中,“紫蛇电”形象地描绘了诗歌创作的困难和神秘,而“徒掣青丝鞚”则表达了自己虽然努力,但往往难以捕捉到那一闪即逝的灵感。

“折胶偶投漆,异榻岂同梦”用比喻手法强调了友情和诗歌创作中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接着,“不知清庙茅,可望明堂栋”则表达了对高洁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平生怜坡老,高眼薄萧统”一句中,“坡老”可能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而“高眼薄萧统”则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于古今诗人的鉴赏眼光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渠若有猗那,心肯师晋宋”表明作者对于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最后,“破琴聊再行,新笛正三弄”则是对音乐和诗歌创作的热爱,而“因君发狂言,湖山春已动”则表达了在朋友的激励下,对自然美景的热烈情感。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意象,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人生境遇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而且还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偶送西归朝天二集与尤延之蒙惠七言和韵以谢之

梁溪归自镜湖天,笔捲湖光入大篇。

倾出锦囊和雨湿,炯如柘弹走盘圆。

许分句法何曾付,自笑芜辞敢浪传。

两集不须求序引,祇将妙语冠陈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水月寺

烟日蔫云乍暑天,倦投山寺借床眠。

清凉世界谁曾到,却在红尘紫陌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游蒲涧呈周帅蔡漕张舶

胜日从公蒲涧游,万壑声满千崖秋。

一径如蛇三百曲,绕尽山腹到山头。

穹岩千仞欹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

锵成环佩奏成琴,溅作珠玑霏作雪。

步穿危磴攀苍藤,忽上穹岩顶上行。

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

只怪前驱深不见,须臾却向前山转。

海风吹袖万丈长,海水去人一弓远。

老僧云卧晏未兴,先遣长松夹道迎。

小参古殿黄面老,不见旧日安期生。

景泰上方半堵壁,城中望之雪山白。

却从景泰望城中,晓日楼台焕金碧。

君不见中流千金博一壶,不如游山饥时粥一盂。

金印系肘大如斗,不如游山倦时一杯酒。

安期飞升今几年,祖龙不是不求仙。

至今年年七月二十五,倾城游人来访古。

形式: 古风

登乌石寺

回头身忽在树杪,一览千山万山小。

怪崖不落欹欲摧,令人仰看怯眼开。

小亭解事知侬倦,翼然飞出青山半。

上头最上却镜平,百亩金碧千衲僧。

高峰高寺更高阁,进步竿头若为脚。

兹游胜绝庸非天,山下虚行二十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