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四)

心镜翛然澹似僧,悠悠观化寄枯藤。

云来云去閒舒卷,花落花开小废兴。

吹笛强呼从百里,种瓜清隐学东陵。

野人知有观书癖,远饷松肪续夜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心境如同僧人般淡泊宁静,悠然地观察万物变化,寄托在枯藤之上。
云起云散,随性舒展;花开花落,心中无大喜大悲。
吹着笛子,尽力唤醒远方的朋友,像古代种瓜隐士那样清静生活。
乡野之人了解我爱读书的习惯,送来松脂以助我度过漫长的夜晚读书时光。

注释

心镜:心境。
翛然:超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澹:淡泊。
似僧:像僧人一样。
观化:观察万物的变化。
枯藤:象征生命的枯萎和时间的流逝。
吹笛:吹笛子。
强呼:尽力呼唤。
百里:远方。
野人:乡野之人。
观书癖:爱好读书。
松肪:松脂,古人用来照明。

鉴赏

这首宋诗《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四)》是黎廷瑞所作,诗人以禅意和田园生活为背景,展现了自己淡泊的心境与对自然的深深热爱。首句“心镜翛然澹似僧”,诗人的心境如僧人般超脱,心境清澈如镜,表现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接下来,“悠悠观化寄枯藤”描绘出诗人悠然观察万物变化,如同枯藤般静观其生长与凋零,寓含了对生命无常的体悟。

“云来云去閒舒卷,花落花开小废兴”两句,通过云卷云舒和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随缘自在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世事变迁,也能保持一份闲适的心情。"吹笛强呼从百里,种瓜清隐学东陵",诗人吹笛自娱,种瓜隐居,效仿古代隐士东陵侯的简朴生活,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野人知有观书癖,远饷松肪续夜灯”一句,写出了诗人的好学之性,连乡野之人也知晓他的读书习惯,特意送来松脂以供夜晚照明,这份人情让诗人深感温馨,也反映出他与乡邻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逸生活图景,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知识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三)

从来麋鹿合山林,无奈迂疏习已深。

食用且空犹种秫,典书未赎更修琴。

少豪论事唯扪舌,晚静观空颇得心。

莫笑山翁无事业,种花莳竹自成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二)

正是花时坐弗邀,出门新绿满江皋。

池塘滟滟鸣姑恶,草树阴阴度伯劳。

宿酒转添胸磊磈,游丝欲乱鬓萧骚。

西畴昨夜春膏满,免得人间费桔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花时留郡归已初夏即事六首(其一)

黄尘两鬓欲苍华,岁岁东风不在家。

不学郭驼归种树,却随刘跛去看花。

浮名未值蒲萄酒,晚味思参橄榄茶。

缥缈风烟新绿起,村南村北已桑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还家二日闻征西军马来人家俱避地寒食独酌有怀诸君

闭户云山转尽长,祇消如许送清光。

一百六日柳边绿,五十三年头已霜。

赖有孤斟聊勃郁,惜无共语慰凄凉。

前时溪上行春处,想见家家避地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