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吴东溟先生七十

去日每苦多,来日每苦少。

栖栖世中事,鼎鼎谁能了。

所以达人心,摆落出物表。

吾慕东溟翁,摄生得其道。

投志西来宗,无念以为宝。

观空觉诸妄,薶照澹自保。

平生经苦辛,未尝入怀袌。

理得身世宽,战胜颜色好。

持此入无穷,长随天地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攀龙为吴东溟先生七十大寿所作,通过对比“去日”与“来日”的短暂,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人借由“达人心”之口,阐述了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去日每苦多,来日每苦少。” 开篇即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性,让人深感时光匆匆,岁月不待人。

“栖栖世中事,鼎鼎谁能了。” 接着,诗人指出人们在世间忙碌奔波,却难以真正理解或掌握生活的真谛,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惑。

“所以达人心,摆落出物表。” 这一句转而赞美那些能够超脱世俗、达到精神境界的人,他们能够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

“吾慕东溟翁,摄生得其道。” 诗人表达了对东溟翁的仰慕之情,认为他能够正确地把握生命之道,过着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

“投志西来宗,无念以为宝。” 这里提到的“西来宗”,可能是指佛教中的禅宗,诗人认为无念(即清空杂念)是修行的重要法宝。

“观空觉诸妄,薶照澹自保。” “观空”意味着洞察事物的本质,认识到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觉诸妄”则是指觉醒到各种虚妄的念头;“薶照”可能是指内心的光明,能够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平生经苦辛,未尝入怀袌。” 这句话表明诗人一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从未将这些痛苦藏于心底,而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理得身世宽,战胜颜色好。” 诗人认为,通过正确的理解和处理,可以拓宽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愉悦。

“持此入无穷,长随天地老。” 最后,诗人表达了通过上述智慧和修为,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天地同寿,达到永恒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世事的无常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

收录诗词(154)

高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云从,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 字:存之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562年 - 1626年

相关古诗词

送辰州守瞿元立

秋至林薄佳,幽人自怡悦。

閒寻山中侣,偶坐松下石。

一酌清冷泉,涤兹当午热。

自馀无一事,于性有至适。

云胡同心人,简书迫行役。

我欲赋招隐,言念斯民厄。

以君之操持,所至有膏泽。

嚣讼可不听,凶恶当斩绝。

六言旧王章,勿惜时提挈。

诚然振五品,何必恃三尺。

郡斋有馀閒,即是林间客。

得意且归来,共泛五湖碧。

形式: 古风

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

长林寒风厚,斗室霜气侵。

珍重故人惠,有衣亦可衾。

中夜每起坐,春温解重阴。

明月入我户,流光照鸣琴。

念彼世中人,异调难同音。

顿使羔裘贤,难执遵路襟。

思君三叹息,付之一悲吟。

万感既刊落,一息自深深。

乃知人心妙,昼夜当温寻。

感君衣被意,示我禅定心。

获此领中珠,不啻腰缠金。

欲悉此中元,何时来盍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七哀诗

肃肃秋风深,漫漫秋夜长。

中夜百感集,摄衣步空堂。

頫听虫声悲,仰视明月光。

物色一如昨,旧人何茫茫。

岁月日以疏,仿佛日以亡。

一岁成永诀,千载空相望。

静心易生哀,遗情难为方。

愿从梦中路,柔身至其旁。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程酒诗

尼父酒无量,天然中权衡。

自非大圣资,刚毖宜服膺。

云胡末世下,放饮斯得名。

微醺忆尧夫,止酒见渊明。

哲者以怡性,愚者以促龄。

损此清明躬,受彼昏浊萦。

吾以自深省,龟勉持法程。

觞以九为极,倍之洽亲朋。

上与日月誓,下与山水盟。

以此茂对之,杯尽意有赢。

世有善饮者,于焉知我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