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看秧

青山垂尽是江乡。风景似钱唐。

烟波澹荡摇空碧,画桥转、一带垂杨。

绣壤鳞塍,烧葵煮笋,处处饷耕忙。

占城早稻欲移秧。疏雨对斜阳。

游人便欲将船去,好芳绪、幽草茫茫。

天气乍晴,抛残绣袄,只著薄罗裳。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鉴赏

这首《一丛花·看秧》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日农忙的生动画面。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光与繁忙的农事景象。

首先,词的开篇“青山垂尽是江乡”,以青山作为背景,点明了地点——江边的乡村,为整幅画面奠定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基调。“风景似钱唐”一句,通过对比,暗示了此处风景与杭州(钱唐)相似,突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和谐。

接着,“烟波澹荡摇空碧,画桥转、一带垂杨”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水面轻柔的波光与远处画桥的倒影,以及岸边垂柳的轻摆,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这里的“空碧”不仅指天空的碧蓝,也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与“烟波”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绣壤鳞塍,烧葵煮笋,处处饷耕忙”则进一步展示了江南农忙时节的景象。绣壤指的是肥沃的土地,鳞塍则是形容田埂排列整齐,烧葵煮笋则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之余享受简单而淳朴的生活,处处可见忙碌的耕作场景,体现了农事的繁忙与丰收的希望。

“占城早稻欲移秧。疏雨对斜阳”两句,将镜头聚焦于农事的核心——移秧。占城早稻,说明了水稻的品种和种植时间,而“疏雨对斜阳”则描绘了移秧时恰到好处的天气状况,既不烈日炎炎,也不大雨倾盆,正是适宜农事的好时机。

最后,“游人便欲将船去,好芳绪、幽草茫茫。天气乍晴,抛残绣袄,只著薄罗裳”几句,通过游人的视角,表达了对江南春日美景的喜爱与留恋。游人想要乘船离去,但被这美好的景致所吸引,不愿离开。天气突然放晴,人们换上了轻薄的衣物,享受着春天的温暖与清新。这一段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整体而言,《一丛花·看秧》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与农事活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情感温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363)

曾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一丛花.放船

平生不爱说貂蝉。疏懒酒家眠。

世上富贵应无分,欲箕颍、更待何年。

和靖不能,下棋挑粪,赁个钓鱼船。

一钩便得缩头鳊。休说我无钱。

将鱼换酒携归去,荻花里、袅袅茶烟。

茶罢酒醒,看船到了,前面画桥边。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一丛花.江南

一声晓唱杏花担。宝镜正开函。

水如碧玉山如黛,这风景、只有江南。

六代风流,不言金粉,此味少人谙。

篾篷小艇破晴蓝。嘉客可清谈。

诗筒茗碗高僧伴,白司马、仍是青衫。

何处清歌,发声袅袅,恍惚旧何戡。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一丛花

一窗紫翠剪玻璃。天气正晴曦。

回廊小阁人如画,行还坐、花影参差。

比似苏台,风光尽好,惟是欠西施。

中亭绿酒又盈卮。说饼有良师。

水晶帘动微风起,看双燕、下上高枝。

谁道一年,春光九十,又过海棠时。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鹦鹉曲.题江头

江南断续多洲渚。閒云閒树无重数。

藕花丛里玉人来,玉管金箫烟雨。

画船维系难留住。江上落花飞絮。

本来公子是无肠,更说甚、断肠草处。

形式: 词牌: 鹦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