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从瑾所作的《颂古三十八首》中的第二十五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种世态观察:世间的人们往往被物质利益蒙蔽,对权势和财富过于追求,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清贫与淡泊。"棒头有眼,眼里无筋"一句,形象地比喻人们只看到眼前的权势利益,缺乏深思熟虑和洞察力。"多逢浊富,罕遇清贫"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中普遍追逐财富,而清贫之士难以遇见的感慨。
"自入洞门烟锁断"暗指僧人遁入佛门,超脱世俗纷扰,对外面世界的变迁不闻不问,"不知世上几经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绝尘世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对于红尘世俗的疏离和对清净生活的坚守。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