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桥边春已渡,灞陵原上雨初晴。

清冷池里冰初合,红粉楼中月未圆。

可惜韶年三日暮,风光由绕碧燕觞。

晚日半衔西苑树,晴云直卷上天风。

离筵风日三晡晚,归路云霞一道开。

形式:

翻译

渭水桥边春天已经过去,灞陵原上雨后初见晴空。
清澈寒冷的池塘里冰刚刚凝结,红色楼阁中的月亮还未圆满。
青春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美景围绕着绿色酒杯中盛的琼浆。
夕阳半挂在西苑的树梢,晴朗的云朵直卷向天边的风。
离别的宴席在傍晚时分,归途的路线上天空铺展开一片云霞。

注释

渭水:渭河。
桥边:河边。
春已渡:春天已过。
灞陵:古地名,位于长安附近。
初晴:雨后放晴。
清冷:清凉寒冷。
池里:池塘中。
冰初合:冰开始结成。
红粉楼:女子居所,代指闺楼。
月未圆:月亮尚未圆满。
韶年:青春年华。
三日暮:指短暂的三天。
碧燕觞:绿色的酒杯,比喻美酒。
晚日:夕阳。
半衔:一半挂在。
西苑:皇家园林。
天风:高空的风。
离筵:离别宴席。
三晡晚:下午三点左右。
归路:回家的路。
云霞一道开:云霞铺开一条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和情感体验。起始两句“渭水桥边春已渡,灞陵原上雨初晴”通过对比渭水桥边春意已经过去,而灞陵原上的雨才刚刚停歇,展现出季节更迭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光易逝、春去不返的情感。

接着两句“清冷池里冰初合,红粉楼中月未圆”则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池水开始结冰,表明冬日尚未完全过去,而楼中的月亮还没有圆满,这些都营造出一种淡远和宁静的氛围。

“可惜韶年三日暮,风光由绕碧燕觞”则是诗人对于美好时光感慨的表达。这里的“韶年”指的是青春的岁月,而“三日暮”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有限。这两句强化了对时间易逝和美好瞬间难以长久的哀叹。

下面两句“晚日半衔西苑树,晴云直卷上天风”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夕阳将要落山,只能看到一半在西苑的树木之中,而晴朗的云朵则直接向上延伸,与天风相连,这些都是对日暮时分美好景色的捕捉。

最后两句“离筵风日三晡晚,归路云霞一道开”则描绘了诗人离开宴席后所见的景象。夕阳西下,时间已接近黄昏,而归途中却有一条由云霞构成的大道,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未来和归宿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青春和时间流逝深沉的感慨,以及他对美好事物无限的赞赏。

收录诗词(1)

惠文太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省试七月流火

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

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春夜宿云际寺

境静闻钟声易响,庭高见月影难沈。

青山解隔尘中事,流水能清物外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碧涧水流高殿影,青萝风散晚钟声。

数片残云归洞口,孤轮晴月挂山头。

形式:

偈(其一)

少室人不识,金陵又再来。

临济一只眼,到处为人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