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仲学号橘隐来济宁访婿予以橘语戏之

古人云橘不踰淮,何事于今过济来。

还驾长风赋归去,洞庭千顷洗黄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此诗《俞仲学号橘隐来济宁访婿予以橘语戏之》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诗中以橘树为引子,探讨了物性与环境变迁的主题。

首句“古人云橘不踰淮”,引用古语,暗指橘树生长在特定的地理区域,不能跨越淮河。次句“何事于今过济来”,则以反问形式提出疑问,橘树为何能越过淮河,来到更远的地方。这种变化象征着自然环境或社会条件的改变。

接着,“还驾长风赋归去”一句,诗人想象橘树借助长风,返回其原本的生长地,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事物本性的尊重。最后,“洞庭千顷洗黄埃”描绘了一幅洞庭湖波光粼粼、洗净尘埃的画面,寓意心灵的净化与回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橘树的迁徙,寓言般地探讨了物性与环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思考与尊重。诗中巧妙运用了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和谢编脩题菜

东风袅袅扇游尘,生意菁菁未是贫。

酿得黄齑三百瓮,故人细嚼见情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东昌书所见次姜中书立纲韵

千百饥民走渡河,为闻齐鲁麦苗多。

不知亦被连年旱,了却公私有几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题舒溪渔隐卷二首(其一)

紫笠青蓑绿竹竿,舒溪石上坐荒寒。

幽情尽付沧浪咏,写向菰蒲叶上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舒溪渔隐卷二首(其二)

春水桃花双鲤鱼,老姜新酒付行厨。

丁宁童子休轻剖,甫里先生恐寄书。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