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差,展现了诗人对静谧与动乱生活的思考。首句“三时五度到西禅”,描绘了诗人多次造访西禅寺的情景,暗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接着,“春雪秋风暑湿天”一句,以四季变换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体验。
“试问经窗长宴坐,何如尘路走终年。”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两种生活方式的反思:一种是在寺庙中长坐读书、冥想的生活(经窗宴坐),另一种则是奔波于世俗尘世中的生活(尘路走终年)。这里,“宴坐”不仅指坐下来享受宁静,也暗含了精神上的满足与解脱;而“尘路”则象征着充满纷扰与挑战的现实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在这样的对比中,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平衡,即在追求内心平静的同时,也不忘面对和适应外界的复杂多变。这种思考方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学的深入探讨,以及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细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