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邢舍人寄望之愚溪朝阳岩(其二)

我闻紫微公,润色迈东里。

道阻未识面,驰心极云驶。

及此襄汉游,黄堂见名氏。

乃知吏民上,屹若楚山峙。

不以外自殊,夙兴酬寄委。

陶瓦焕穷阎,长堤矗江涘。

陋彼绳墨拘,畏首复畏尾。

坐令焚溺馀,衣食就安址。

流泽配羊杜,如水注无底。

念兹智略成,愚者岂同履。

胡为愚溪水,啸咏送寒晷。

虚涵万象幽,清绝一尘滓。

想公溪上心,所得似夫子。

岁律方峥嵘,抚事聊尔耳。

鼓枻得浮沉,观鱼谢竿饵。

应怜柳司马,爱身异桐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对友人邢舍人的和诗,主题围绕着对友人所居愚溪的赞美与敬仰。诗中描绘了愚溪的自然美景,以及溪边居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智慧与品德的钦佩。

首句“我闻紫微公,润色迈东里”,以“紫微公”比喻友人,赞誉其才华横溢,超越常人。接着“道阻未识面,驰心极云驶”表达了诗人虽未能亲自相见,但心中对其充满向往之情。

“及此襄汉游,黄堂见名氏”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襄阳汉水边相遇的情景,通过友人的名字,进一步展现其名声远播。接下来的“乃知吏民上,屹若楚山峙”则赞美友人治理地方的才能,如同稳固的山岳,不可动摇。

“不以外自殊,夙兴酬寄委”表明友人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我,早起晚归,用心处理政务。接着诗人描绘了愚溪周围的景象,“陶瓦焕穷阎,长堤矗江涘”,展现了溪边居民生活的和谐与安定。

“陋彼绳墨拘,畏首复畏尾”是对愚溪周围环境的赞美,暗示友人的治理让这里摆脱了束缚,人们生活自由自在。最后,“流泽配羊杜,如水注无底”将友人的恩泽比作源源不断的流水,深不可测。

“念兹智略成,愚者岂同履”表达了对友人智慧的敬仰,认为其成就并非普通之人所能达到。“胡为愚溪水,啸咏送寒晷”则是诗人借溪水的啸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时间流逝,岁月静好。

“虚涵万象幽,清绝一尘滓”描绘了溪水的清澈与包容,仿佛能容纳世间万物,纯净无瑕。“想公溪上心,所得似夫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心境的揣摩,认为其内心如同圣贤一般。

“岁律方峥嵘,抚事聊尔耳”提到时光飞逝,诗人借此抒发对友人成就的感慨。“鼓枻得浮沉,观鱼谢竿饵”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溪边垂钓,享受宁静的时光。

“应怜柳司马,爱身异桐梓”最后以对友人的关心结束,希望友人能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身体,远离危险。

整首诗通过对愚溪自然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友人品德与智慧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敬意。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仲益约游延庆不至作此戏之

出门无他岐,一径指山麓。

馀寒弄晴阴,淅沥散轻玉。

我仆亦赏心,我马亦飞肉。

回首幕中英,文书正拘束。

形式: 古风

与节推李师益游谷隐习池

无心一何求,无垢一何洗。

与子入山来,放脚东风里。

岩根初著花,溪冰半流水。

一笑真偶然,松声为谁起。

形式: 古风

谢仲益惠兰

邻家得兰惜不得,数本分来好颜色。

儿童见之喜欲颠,惊回午梦松江侧。

起随斤斸聊斋前,面势栏干相并植。

氤氲犹带凤山云,弥天道安端我即。

璧丘亭高秀谷幽,想见僧移动晴碧。

根深丛迥无他虞,青眼东君方着力。

影连桂月共扶疏,香入梅风更引翼。

此心莫逆知谁何,金粟如来在东壁。

形式: 古风

次韵和端夫游谷隐

我生泉石中,清赏殊不足。

得官汉上来,邂逅亦溪谷。

他时长安尘,用此尘外赎。

城南百馀里,洒落自风俗。

招提密相忘,一一俨西竺。

缅维作者谋,永集荆楚福。

兴国最佳胜,千柱列岩屋。

前疏白马泉,后据双凤麓。

衲衣拥云外,拄杖倚藤竹。

天龙咫尺耳,入户体生粟。

谁为逢氏迷,不复枨也欲。

落英无再红,秀发岂常绿。

共将香火心,稽首千手目。

老僧独何为,瞬我掣电速。

已矣勿重言,良药反成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