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公篇

郭公郭公,闻尔失国春秋时,何事到此犹悲啼。

郭公前言亡国故,当时只缘臣子误。

百年社稷不得归,而今家住柘冈西。

满目春风都是恨,声声说与齐侯知。

国亡矣,君勉之。

形式: 古风

翻译

郭公啊郭公,听说你失去了国家,在春秋时期,为何还如此悲伤哭泣。
郭公你曾述说国家灭亡的原因,那时只因臣子们的错误导致。
历经百年江山,却无法回归,如今你的家安在柘冈西边。
满眼春风都充满了遗憾,你一遍遍诉说给齐侯听。
国家已经灭亡了,希望你振作起来。

注释

郭公:古代对老人的尊称。
失国:失去国家。
春秋时:指春秋战国时期。
悲啼:悲伤地哭泣。
亡国故:国家灭亡的原因。
臣子误:臣子们的错误。
百年社稷:形容历史悠久的国家。
柘冈西:地名,具体位置未知。
春风:象征美好的事物。
恨:遗憾、愤恨。
齐侯:古代诸侯国君,这里可能指某位具体的齐国君主。
勉之:鼓励或劝诫的话语,意为要努力振作。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危稹所作的《郭公篇》,通过对古代忠臣郭淮的哀思,表达了诗人对失去国土的深切哀痛和无尽的怀念之情。

诗中“郭公郭公”一句,以重复的方式呼唤郭淮之名,表现出诗人对其忠诚形象的崇敬与思念。"闻尔失国春秋时,何事到此犹悲啼"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上忠臣失去国家的痛惜,以及这种哀伤至今仍未消散。

"郭公前言亡国故,当时只缘臣子误"一句,指的是郭淮对国家灭亡原因的预见和批评,这里“臣子”二字暗示了诗人对于当初导致国破的朝臣的不满与责备。

"百年社稷不得归,而今家住柘冈西"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常,"社稷"指古代国家祭祀的地方,"不得归"则是对失去国土的深刻感慨。"而今家住柘冈西"显示了诗人个人的流离失所。

"满目春风都是恨,声声说与齐侯知"一句,将自然界的春风比作无尽的哀思,而“声声说与齐侯知”则是诗人希望将这种情感传达给懂得的人,也许是期待理解和共鸣。

最后,“国亡矣,君勉之。”这句话中“君勉之”可能是在鼓励仍然在世的君主要坚持下去,即使国家已经灭亡,精神和信念依然需要保持。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和失去的哀痛,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沉思。

收录诗词(34)

危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诗人。原名科,自号巽斋,又号骊塘。淳熙十四年进士,调南康军教授,擢著作郎兼屯田郎官,出知潮州,又知漳州。卒年七十四,文为洪迈所赏,诗与杨万里唱和,著有《巽斋集》

  • 字:逢吉
  • 籍贯:抚州临川(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8~1234

相关古诗词

接客篇

接客接客,高亦接,低亦接。

大儿稳善会传茶,小儿踉蹡能作揖。

家人不用剪髻云,我典唐书充馔设。

唐书典了犹可赎,宾客不来门户俗。

形式: 古风

水龙吟.庆齐年诸丈

洛阳九老图中,当时司马年犹小。

争如今夕,举杯相劝,十人齐寿。

已幸同庚,何分雌甲,本无多少。

但有头可白,无愁可解,只如此、都赢了。

庆礼十年还又,更十年、依前难老。

尽教百岁,做人高祖,见孙白首。

却要从今,探梅脚健,看山眼好。

赖天公,顿得东园长在,陪歌陪酒。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沁园春.寿许贰车

籍甚声名,门阑相种,文章世科。

算当年瑞世,正当夏五,仙家毓德,全是春和。

底事屏星,著之海峤,奈此腾骧骥足何。

君知否,看飞来丹诏,径上鸾坡。殷勤携酒相过。

要滟滟浮君金叵罗。

叹同心相契,古来难觅,二年同处,意总无它。

如此平分,更教添个,也自清风明月多。

拼沈醉,任光浮绿鬓,笑满红涡。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渔家傲.和晏虞卿咏侍儿弹箜篌

老去诸馀情味浅。诗词不上闲钗钏。

宝幌有人红两靥。帘间见。紫云元在梨花院。

十四条弦音调远。柳丝不隔芙蓉面。

秋入西窗风露晚。归去懒。酒酣一任乌巾岸。

形式: 词牌: 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