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所作,名为《感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首句“易白颜回发,难升孔子堂”运用对比手法,将自己与古代圣贤颜回和孔子进行比较,表达了对自身修为的谦逊态度以及对达到圣贤境界的向往。接下来,“常时思寡过,终岁未成章”则表明了诗人每日都在反思自己的过错,但始终未能写出满意的篇章,暗含着对自我完善过程中的艰难与执着。
“万物人皆备,一心谁不良”一句,诗人认为世间万物皆具备,人心也应纯净无瑕,表达了对人性本善的信念。然而,“如何空潦倒,甘让昔贤芳”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责,诗人感叹于自己在追求道德完美之路上的无力与失败,甘愿将这份遗憾留给前贤,既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自身不足的深刻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道德追求及人生价值的深入探索,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和对自我完善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