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赋七首(其二)

窈窕青楼人,二八多娇艳。

朝朝明镜中,芙蓉媲生面。

春花红艳残,绿叶秋容变。

白发日夜生,衰莫如转盼。

所以学仙人,形神每精鍊。

吸景制颓龄,长生凡骨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杂赋七首(其二)》描绘了一位青春貌美的女子在时光流转中的变化。"窈窕青楼人,二八多娇艳",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少女的绰约风姿和青春活力。"朝朝明镜中,芙蓉媲生面",通过明镜比喻,赞美了她的美貌如同出水芙蓉般清新脱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花红艳残,绿叶秋容变",暗示了青春的凋零,如同春天的花朵逐渐凋零,绿叶也换上了秋天的色彩。"白发日夜生,衰莫如转盼",直接揭示了岁月无情,转眼间青春不再,白发悄然爬上额头。

面对衰老的不可避免,诗人借"所以学仙人,形神每精鍊"表达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希望通过修炼形神,抵抗岁月的侵蚀。"吸景制颓龄,长生凡骨换",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汲取自然之力,改变凡俗之躯,达到延年益寿的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青春与衰老,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永恒青春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哲理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杂赋七首(其三)

万物何总总,错糅两仪间。

人身亦一物,于何较媸妍。

古人有不朽,身后贵名传。

鸿勋勒惇史,奥学在崇编。

托兹以名世,庶用垂不刊。

孰知竹帛寿,不似金石坚。

夙予秉微尚,外慕俱弃捐。

独持方寸心,千载明月悬。

形式: 古风

杂赋七首(其四)

驱车适秦京,策马来燕国。

所见何堂堂,莫非侯与伯。

甲第金张家,乙观王谢宅。

旌节出广衢,百步人辟易。

威权自其口,气焰何烜赫。

安知公餗倾,反掌遂狼藉。

鲁连彼何人,肆志宁自适。

形式: 古风

杂赋七首(其五)

梧桐生岩阳,下俯清涧浔。

柯叶雨露滋,凤凰宿其阴。

禀材一何良,裁作绿绮琴。

被以弦朱丝,缀以徽黄金。

澹然三尺中,实涵太古心。

唐虞世已远,末代崇哇淫。

匪无南风曲,欲鼓孰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杂赋七首(其七)

门前两松树,千尺何青青。

白云枝间宿,缥缈姿态生。

惊飙来吹拂,复作笙竽声。

物情岂有适,偶尔相合并。

须臾遂分散,彼此各无情。

因之感世故,超然欲忘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