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颍川倒湾流,栏船曲转钩。
吏迎如太守,民望亚诸侯。
芳圃深通野,寒湖半抱州。
前贤多旧迹,佳咏听君留。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勾谌太丞通判颍州》。诗中描绘了颍川河流弯曲如湾,船只在栏杆下缓缓行驶的景象。勾谌太丞出行,当地官员如同迎接太守般隆重,显示出对他的尊重。百姓们也殷切期盼,视其地位仅次于诸侯。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颍州周边的自然风光,芳草园深入田野,寒冷的湖泊环绕州城的一半。最后,诗人期待前贤的遗迹能在此地得以保存,并祝愿朋友留下佳作传世。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和对人物的赞美相结合,表达了对友人赴任的祝福与对地方文化的感慨,体现了宋诗清新自然、含蓄深沉的特点。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朱旗画舸一百尺,五月长江水拍天。
稳去先应望庐岳,暂来谁复见龙泉。
阁经吏部重为记,山识吴王旧铸钱。
往迹可寻军事少,剩书遗逸附青编。
汴水清明下,宣城太守行。
鸭头吴荡绿,燕尾楚船轻。
族本三阳重,诗从小谢清。
州民还最喜,门下旧通名。
晏岁欲飞雪,满天含冻云。
犯寒单骑速,猎吹紫裘薰。
庭鹊还先喜,池鸿去始闻。
公应问贫贱,善说莫如君。
持归霄汉青绫被,去看吴都白马潮。
叠鼓渡江寒浪伏,鸣铙入境野云飘。
鱼穿杨柳誇鲸脍,人采芙蓉学细腰。
家有三槐为太守,弟兄谁似李文饶。